來源:新華網
2021-07-15 12:52:07
原標題:我們村里的年輕人:“直播達人”
來源:新華網
拼版照片:左圖為張成蘊在山西省運城市絳縣臨澮村的田間;右圖為張成蘊(右)在大棚里錄制農業科普視頻(7月14日攝)。今年34歲的張成蘊大學畢業后,一直熱衷于用拍攝視頻的方式宣傳家鄉的風土人情。2018年8月,他開始在社交平臺上幫助鄉親們直播帶貨,真誠的笑容、優質的產品和專業的知識是他吸引粉絲的“訣竅”。
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信息變成“新農資”。近年來,越來越多滿懷抱負的年輕人從城市走向農村,在綠水青山中變身“直播達人”。
一聲聲賣力吆喝、一條條互動留言、一次次接收訂單、一件件打包發貨……電子商務像一根紅線,一端系著廣大鄉村,一端連接廣闊市場。這些奮斗在信息時代大潮中的“新農人”把傳統農業和電商平臺緊密結合,利用直播助力農產品跨越千山萬水,幫助農民告別“豐收的煩惱”,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他們的青春故事。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拼版照片:左圖為杜云芝在太原市小店區王吳村鮮花種植基地;右圖為杜云芝在鮮花種植基地進行直播(7月7日攝)。今年30歲的杜云芝外出務工近10年,作為一名資深銷售人員,她有著豐富的直播經驗。近年來,太原市小店區王吳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杜云芝回到家鄉,用手機記錄鄉村變化,宣傳家鄉美景。
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信息變成“新農資”。近年來,越來越多滿懷抱負的年輕人從城市走向農村,在綠水青山中變身“直播達人”。
一聲聲賣力吆喝、一條條互動留言、一次次接收訂單、一件件打包發貨……電子商務像一根紅線,一端系著廣大鄉村,一端連接廣闊市場。這些奮斗在信息時代大潮中的“新農人”把傳統農業和電商平臺緊密結合,利用直播助力農產品跨越千山萬水,幫助農民告別“豐收的煩惱”,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他們的青春故事。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拼版照片:左圖為程玉嬌在太原市晉源區三家村水稻田里;右圖為程玉嬌在水稻田里進行直播(7月9日攝)。今年24歲的程玉嬌2019年留學回國后,選擇了返鄉創業發展稻魚菜綜合種養農業。晉源區三家村出產的大米遠近聞名,程玉嬌在社交平臺上開通了雙語直播,在科普水稻知識的同時拓展銷售渠道,不僅生意做得風風火火,自己也變成了小有名氣的“網紅”。
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信息變成“新農資”。近年來,越來越多滿懷抱負的年輕人從城市走向農村,在綠水青山中變身“直播達人”。
一聲聲賣力吆喝、一條條互動留言、一次次接收訂單、一件件打包發貨……電子商務像一根紅線,一端系著廣大鄉村,一端連接廣闊市場。這些奮斗在信息時代大潮中的“新農人”把傳統農業和電商平臺緊密結合,利用直播助力農產品跨越千山萬水,幫助農民告別“豐收的煩惱”,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他們的青春故事。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拼版照片:左圖為董晨旭展示山西省臨猗縣產的梨;右圖為董晨旭通過網絡直播介紹當地產的桃(7月13日攝)。今年22歲的董晨旭是臨猗縣北景鄉張村人,他年紀不大,卻有著豐富的開店經驗。為了幫助鄉親們在網上銷售水果,他于2020年3月開始在電商平臺創業,店鋪在旺季達到一天一萬余箱的銷售量,讓他對農村電商發展充滿了信心。
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信息變成“新農資”。近年來,越來越多滿懷抱負的年輕人從城市走向農村,在綠水青山中變身“直播達人”。
一聲聲賣力吆喝、一條條互動留言、一次次接收訂單、一件件打包發貨……電子商務像一根紅線,一端系著廣大鄉村,一端連接廣闊市場。這些奮斗在信息時代大潮中的“新農人”把傳統農業和電商平臺緊密結合,利用直播助力農產品跨越千山萬水,幫助農民告別“豐收的煩惱”,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他們的青春故事。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拼版照片:左圖為郭豐瑞展示山西省吉縣產的蘋果;右圖為郭豐瑞通過網絡直播介紹蘋果(7月9日攝)。今年31歲的郭豐瑞是吉縣南村人,曾在北京打工的他看到農村電商的巨大潛力后,于2013年返鄉創業。2014年,郭豐瑞成立了合作社,同時開始線上銷售蘋果。隨著網絡直播熱潮的興起,郭豐瑞開始通過各個直播平臺宣傳家鄉的優質蘋果。
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信息變成“新農資”。近年來,越來越多滿懷抱負的年輕人從城市走向農村,在綠水青山中變身“直播達人”。
一聲聲賣力吆喝、一條條互動留言、一次次接收訂單、一件件打包發貨……電子商務像一根紅線,一端系著廣大鄉村,一端連接廣闊市場。這些奮斗在信息時代大潮中的“新農人”把傳統農業和電商平臺緊密結合,利用直播助力農產品跨越千山萬水,幫助農民告別“豐收的煩惱”,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他們的青春故事。
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拼版照片:左圖為楊亞飛展示山西省平順縣產的黨參;右圖為楊亞飛通過網絡直播介紹黨參(7月9日攝)。今年31歲的楊亞飛是平順縣白家莊村人,2013年,懷著發展電子商務的夢想,楊亞飛回到家鄉做起了電商。從只有幾件商品,到上線100多種農副產品,楊亞飛創辦的網店從無到有,逐漸壯大。借助網絡的力量,楊亞飛銷售的核桃、花椒、黨參、柿餅、黑棗等當地土特產賣到了全國各地。
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信息變成“新農資”。近年來,越來越多滿懷抱負的年輕人從城市走向農村,在綠水青山中變身“直播達人”。
一聲聲賣力吆喝、一條條互動留言、一次次接收訂單、一件件打包發貨……電子商務像一根紅線,一端系著廣大鄉村,一端連接廣闊市場。這些奮斗在信息時代大潮中的“新農人”把傳統農業和電商平臺緊密結合,利用直播助力農產品跨越千山萬水,幫助農民告別“豐收的煩惱”,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他們的青春故事。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拼版照片:左圖為劉瑞旭拿著手機穩定器;右圖為在山西省黎城縣巖井村,劉瑞旭(右)和合作社同事在谷子地里直播(7月8日攝)。今年29歲的劉瑞旭開過飯店、賣過房子、種過果樹,2019年回到老家平順縣榔樹園村做起了職業農民,成為太行山上的“新農人”。回村后,劉瑞旭和合作社的同事抓住網絡直播帶貨的熱潮,嘗試田間地頭直播。借助網絡的力量,合作社的小米搭上了“互聯網+”快車銷往全國各地。
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信息變成“新農資”。近年來,越來越多滿懷抱負的年輕人從城市走向農村,在綠水青山中變身“直播達人”。
一聲聲賣力吆喝、一條條互動留言、一次次接收訂單、一件件打包發貨……電子商務像一根紅線,一端系著廣大鄉村,一端連接廣闊市場。這些奮斗在信息時代大潮中的“新農人”把傳統農業和電商平臺緊密結合,利用直播助力農產品跨越千山萬水,幫助農民告別“豐收的煩惱”,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他們的青春故事。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拼版照片:左圖為在山西省原平市,張旭康和妻子閆波展示包裝好的小米;右圖為張旭康和妻子閆波通過網絡直播銷售農產品(7月10日攝)。今年29歲的張旭康是原平市西峪村人,2015年退伍后選擇返鄉創業,開始銷售當地小米、雜糧等農產品。在妻子閆波的提議下,夫妻二人嘗試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進行銷售。隨著訂單越來越多,他們也開始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
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信息變成“新農資”。近年來,越來越多滿懷抱負的年輕人從城市走向農村,在綠水青山中變身“直播達人”。
一聲聲賣力吆喝、一條條互動留言、一次次接收訂單、一件件打包發貨……電子商務像一根紅線,一端系著廣大鄉村,一端連接廣闊市場。這些奮斗在信息時代大潮中的“新農人”把傳統農業和電商平臺緊密結合,利用直播助力農產品跨越千山萬水,幫助農民告別“豐收的煩惱”,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他們的青春故事。
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拼版照片:左圖為何雪艷在山西省平順縣龍鎮村電商服務中心直播間里;右圖為何雪艷通過網絡直播介紹農產品(7月8日攝)。今年25歲的何雪艷是龍鎮村電商服務中心的網絡主播,從一個“電商小白”變身網絡主播不到一年時間,何雪艷已成為龍鎮村帶貨能力頗強的“網紅”。從最初直播時結結巴巴,到如今精準掌握網絡語言,何雪艷和村里其他主播變得越來越熟練。
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信息變成“新農資”。近年來,越來越多滿懷抱負的年輕人從城市走向農村,在綠水青山中變身“直播達人”。
一聲聲賣力吆喝、一條條互動留言、一次次接收訂單、一件件打包發貨……電子商務像一根紅線,一端系著廣大鄉村,一端連接廣闊市場。這些奮斗在信息時代大潮中的“新農人”把傳統農業和電商平臺緊密結合,利用直播助力農產品跨越千山萬水,幫助農民告別“豐收的煩惱”,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他們的青春故事。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拼版照片:左圖為郭鋒杰展示山西省吉縣產的蘋果;右圖為郭鋒杰通過網絡直播銷售蘋果(7月9日攝)。今年32歲的郭鋒杰是吉縣古賢村人,常年在外從事建筑行業。吉縣有“蘋果之鄉”的美譽,看到吉縣蘋果在農村電商領域的發展潛力,郭鋒杰經過長期考察后,選擇返鄉創業。返鄉后,他忙著和果農洽談合作,聯系各大商超,自己也開起了網店,做起了“主播”。
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信息變成“新農資”。近年來,越來越多滿懷抱負的年輕人從城市走向農村,在綠水青山中變身“直播達人”。
一聲聲賣力吆喝、一條條互動留言、一次次接收訂單、一件件打包發貨……電子商務像一根紅線,一端系著廣大鄉村,一端連接廣闊市場。這些奮斗在信息時代大潮中的“新農人”把傳統農業和電商平臺緊密結合,利用直播助力農產品跨越千山萬水,幫助農民告別“豐收的煩惱”,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他們的青春故事。
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拼版照片:左圖為在山西省吉縣,武偉和妻子梁雪雪展示吉縣蘋果;右圖為武偉和妻子梁雪雪通過網絡直播銷售蘋果(7月9日攝)。今年30歲的武偉是山西省洪洞縣武家莊村人,2009年大學畢業后,他開過快遞公司,也做過微商。期間,他看到來自家鄉的蘋果存在質高價低、銷售不暢的情況,于是開始通過電商銷售優質蘋果。今年以來,武偉和妻子趁著農閑嘗試直播帶貨,沒想到短短數月粉絲量就已過萬。目前,只要天氣允許,他們每天都會直播兩場,日銷售蘋果500余單。
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信息變成“新農資”。近年來,越來越多滿懷抱負的年輕人從城市走向農村,在綠水青山中變身“直播達人”。
一聲聲賣力吆喝、一條條互動留言、一次次接收訂單、一件件打包發貨……電子商務像一根紅線,一端系著廣大鄉村,一端連接廣闊市場。這些奮斗在信息時代大潮中的“新農人”把傳統農業和電商平臺緊密結合,利用直播助力農產品跨越千山萬水,幫助農民告別“豐收的煩惱”,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他們的青春故事。
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拼版照片:左圖為常阿娟和父親常乃民在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東旺村果園里;右圖為常阿娟和父親常乃民通過網絡直播介紹自家種的水果(7月7日攝)。今年28歲的常阿娟原來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2019年返鄉和父母一起打理果園。近兩年,常阿娟抓住網絡直播的熱潮,把鏡頭聚焦田間地頭,澆水、施肥、剪枝現場都成了她的“直播間”。借助網絡的力量,常阿娟家的產品不愁銷路,找她代售農產品的村民也越來越多。
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信息變成“新農資”。近年來,越來越多滿懷抱負的年輕人從城市走向農村,在綠水青山中變身“直播達人”。
一聲聲賣力吆喝、一條條互動留言、一次次接收訂單、一件件打包發貨……電子商務像一根紅線,一端系著廣大鄉村,一端連接廣闊市場。這些奮斗在信息時代大潮中的“新農人”把傳統農業和電商平臺緊密結合,利用直播助力農產品跨越千山萬水,幫助農民告別“豐收的煩惱”,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他們的青春故事。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拼版照片:左圖為胡翔宇展示山西省祁縣產的玻璃杯;右圖為胡翔宇通過網絡直播介紹玻璃杯(7月6日攝)。今年31歲的胡翔宇是祁縣南關村人,在從事農村電商之前,他做過工程設計、當過教師。2019年,胡翔宇回到家鄉,開始從事祁縣特產和特色農產品的銷售。2021年,南關村成立了電商平臺,為返鄉青年提供創業服務和便利條件,胡翔宇和他的團隊第一時間入駐。為拓寬銷售渠道,他開始嘗試直播帶貨,1個多月的時間,粉絲量已經突破3000余人。
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信息變成“新農資”。近年來,越來越多滿懷抱負的年輕人從城市走向農村,在綠水青山中變身“直播達人”。
一聲聲賣力吆喝、一條條互動留言、一次次接收訂單、一件件打包發貨……電子商務像一根紅線,一端系著廣大鄉村,一端連接廣闊市場。這些奮斗在信息時代大潮中的“新農人”把傳統農業和電商平臺緊密結合,利用直播助力農產品跨越千山萬水,幫助農民告別“豐收的煩惱”,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他們的青春故事。
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拼版照片:左圖為王亞妮在山西省平順縣南坡村展示包裝好的小米;右圖為王亞妮通過網絡直播介紹合作社的小米、玉米糝、豆類等農產品(7月9日攝)。今年26歲的王亞妮曾是一所學校的輔導員,2019年回到家鄉創業。身為農民的孩子,王亞妮懂得父輩的辛苦和無奈,勞作一年到收獲季節,農產品卻賣不上好價錢。她一直想改變這種現狀,互聯網讓她看到了希望。通過電商銷售,合作社的農產品銷往了全國各地。
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信息變成“新農資”。近年來,越來越多滿懷抱負的年輕人從城市走向農村,在綠水青山中變身“直播達人”。
一聲聲賣力吆喝、一條條互動留言、一次次接收訂單、一件件打包發貨……電子商務像一根紅線,一端系著廣大鄉村,一端連接廣闊市場。這些奮斗在信息時代大潮中的“新農人”把傳統農業和電商平臺緊密結合,利用直播助力農產品跨越千山萬水,幫助農民告別“豐收的煩惱”,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他們的青春故事。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拼版照片:左圖為楊王芳在展示山西省平順縣產的黨參;右圖為楊王芳在平順縣龍鎮村電商服務中心整理貨架(7月8日攝)。近年來,平順縣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開展直播培訓、孵化、就業指導等,努力培養農村電商人才。2019年初,一直在外打工的楊王芳得知村里發展電子商務,覺得前景廣闊,回到村里加入電商隊伍。隨著電商飛速發展,龍鎮村搭上了“數字快車”,村里的農副產品供不應求,黨參、松花粉、小雜糧等成為熱賣產品。
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信息變成“新農資”。近年來,越來越多滿懷抱負的年輕人從城市走向農村,在綠水青山中變身“直播達人”。
一聲聲賣力吆喝、一條條互動留言、一次次接收訂單、一件件打包發貨……電子商務像一根紅線,一端系著廣大鄉村,一端連接廣闊市場。這些奮斗在信息時代大潮中的“新農人”把傳統農業和電商平臺緊密結合,利用直播助力農產品跨越千山萬水,幫助農民告別“豐收的煩惱”,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他們的青春故事。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拼版照片:左圖為宋俊麗在山西省平順縣龍鎮村電商服務中心直播間里;右圖為宋俊麗通過網絡直播介紹農產品(7月8日攝)。2018年,時年29歲的宋俊麗參加了縣里組織的電商培訓,在電商導師的鼓勵下,她嘗試了首次直播,當時直播間里只有幾名觀眾。在自己的堅持和電商導師的幫助下,如今她已收獲了不少粉絲,每次上線直播,粉絲們都會讓她推薦當地的特色農產品。
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信息變成“新農資”。近年來,越來越多滿懷抱負的年輕人從城市走向農村,在綠水青山中變身“直播達人”。
一聲聲賣力吆喝、一條條互動留言、一次次接收訂單、一件件打包發貨……電子商務像一根紅線,一端系著廣大鄉村,一端連接廣闊市場。這些奮斗在信息時代大潮中的“新農人”把傳統農業和電商平臺緊密結合,利用直播助力農產品跨越千山萬水,幫助農民告別“豐收的煩惱”,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他們的青春故事。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