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1-07-17 04:33:07
原標題:用好紅色資源 建好精神家園
來源:人民日報
用好紅色資源 建好精神家園
建設精神家園,賡續紅色血脈。在中國廣袤大地上星羅棋布的革命文物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光輝歷程。各地在用心用情用力保護、管理、運用豐厚紅色資源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本版特刊發相關文章,與讀者分享革命文物的保護成果。
——編 者
從現代工人運動的發生地安源,到第一面軍旗升起的南昌,從星火燎原的革命圣地井岡山,到共和國的搖籃瑞金……這塊近1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大量彌足珍貴的實物史料和紀念建筑。這些紅色資源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在堅持全面保護、整體保護的同時,江西省一直注重搶救性與預防性保護相結合、文物本體與周邊環境保護相結合,以確保革命文物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續性。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呈良好發展態勢,成為老區高質量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文物力量”。
推動革命文物整體規劃、連片保護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舊址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標志性建筑。建筑坐西北朝東南,重檐、小青瓦屋面,形似紅軍八角帽。正立面的壁柱、線腳、女兒墻則具有西方建筑風格。1934年在江西省贛州市瑞金市沙洲壩鎮老茶亭村建成,紅軍主力長征后被國民黨軍隊拆除,1956年又按原貌修復。1961年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不遠處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博物館舊址。當年的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不久,便開始籌建中央革命博物館,并在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上刊發啟事征集陳列品,向各機關、團體及個人征集革命文物。1934年1月,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召開前夕,中央革命博物館舉辦了10類革命史展覽,出席會議的2200多名代表和列席代表成為首批觀眾。中央革命博物館的創辦,是中國革命前輩對文化事業的可貴探索。2016年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1927年至1937年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贛南是中央蘇區的核心區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偉大實踐從這里拉開序幕,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這里創建,贛南英雄兒女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2012年國務院出臺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加強革命遺址保護和利用,推動紅色文化發展創新,提升紅色文化影響力,建設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打造全國著名的紅色旅游目的地。江西有關部門通過整體規劃、連片保護,使革命文物保護有了路徑,保護成果立竿見影。
2014年以來中央財政安排16億元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程,紅色資源成為井岡山、瑞金發展的金色名片。在2014年至2016年,有750個蘇區工程項目獲得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10.5億元。革命老區受益地涉及8市54縣,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和群眾就業,助力50多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井岡山革命文物保護與田園風光相結合、寧都與特色小鎮相結合、青原與傳統古村落保護相結合、金溪與鄉村田園風光相結合……江西探索出各具地方特色的保護模式,使革命文物保護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有效結合。
創新紅色標語傳播方式
一身利落的紅軍裝,兩條烏黑的麻花辮,在撫州樂安縣紅軍標語博物館內,館長兼講解員劉佳青亮開嗓子,為大家獻上一曲《反對開小差》,而這歌謠便來自革命戰爭年代的紅色標語。
樂安的紅軍標語數量多,跨度長,分布廣,內容豐富,現在仍留存著3826條(幅)紅軍標語,占中央蘇區留存紅軍標語總數的1/3,樂安縣紅軍標語博物館是江西省首家以紅軍標語為主題的博物館。樂安縣的“紅色標語+全社會參與”保護利用模式在2020年被評為全國十佳革命文物保護案例之一。
從井岡山茅坪八角樓墻壁上的“飯菜有吃,衣有穿,談平等,自由多”,到樂安東山村王世塘宅“勇敢堅決的工農當紅軍去”……文字、漫畫、歌謠,這些見證中國革命歷史風云的紅色“活化石”,歷經滄桑、不改浩然正氣。自2016年開始,江西3年來先后投入1880萬元,在樂安、于都、修水、橫峰等8個試點縣(區),深入展開紅軍標語的普查和保護工作。截至2021年4月底,全省核對普查登記的紅色標語共計10748條。
江西出臺了《江西省紅色標語保護利用工作規范》,對“認定、分類、歸檔、保護”等都按照統一標準作出規定,同時鼓勵各地創新紅色標語保護模式。比如青原區將紅色標語保護與傳統村落保護開發相結合,在圩鎮改造、美麗鄉村建設和舊房改造、拆建過程中,對留存有紅軍標語的革命遺址遺跡都進行保護和修繕,也鼓勵群眾自籌資金對有紅色標語的舊居進行修繕。
紅軍用木炭、石灰、墨汁這些最粗糙的“筆墨”書寫,用簡單、直接、生動的語言來宣傳自己的主張,贏得了人民的擁護與支持。今天,條條斑駁的紅色標語,讓我們穿越到風雨如晦的戰爭年代,更真實地貼近當年的軍民魚水情。
培養高水平的講述隊伍
江西致力于建立全面的革命文物數據庫,推進革命文物資源信息開放共享。革命文物和革命文獻檔案史料的整理,口述資料的調查、征集、研究,包括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革命遺址、文物藏品的排查征集,有序推進。
“在中國,有這樣一座小樓,這樣一條小道。一位60多歲的老人,每天都踏著這條小道往返于他居住的小樓和江西省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之間,這一走就是3年多……此后,中國轟轟烈烈開展的改革開放,源于他這3年深邃的思考。”從南昌小平小道紀念館出發,順著大道步入新復原的新建拖拉機工廠,小平小道紀念館副館長任夢引人入勝的講述吸引著游客。
好故事還需要專業的人來講。“從教師到研究員,從專業講解員到社會講述人,江西省從社會各個層面選拔百佳講述人,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講述革命文物、保護革命文物的隊伍中。”江西省文旅廳革命文物處負責人王琴紅說。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和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都是重要的革命紀念場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陳列展覽嘗試用多媒體場景、360度全息投影、幻影成像、多點觸摸屏技術等先進陳列手段,增強展覽的表現力,拉近游客與歷史的距離。八角樓的油燈、挑糧道上的扁擔、承載軍民魚水情的鹽罐米缸……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文物背后都有穿越時空的力量。在瑞金革命舊址群,“穿越蘇維埃”540°沉浸式裸眼3D體驗館、“VR暢游瑞金”、“一蘇大”代表登記處交互體驗項目,讓游客走進歷史,讓革命舊址再次“活”起來。
江西省博物館的“百件革命文物說江西”2019年開始推出,如今已到第三季,從一件件文物說到一處處革命舊址,再說到方志敏等一個個英雄和他們的信仰故事,一路走來,帶領大家憶崢嶸歲月,感悟初心使命,深受好評。以此為基礎的主題展覽感人至深,兩者形成良好的互動。
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須有法可依。《贛州市革命遺址保護條例》《吉安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相繼頒布,通過科學界定革命文物概念、完善保護體系、明確保護原則、厘清管理部門,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有了法律保駕護航。保護條例還對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如何與中小學教育、干部教育、旅游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結合進行了引導。適用全省的保護條例也在完善中。
江西,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星羅棋布的革命文物見證了我們黨艱辛奮斗而成就輝煌的歷程。一代代人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豐厚的紅色資源,使其成為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本報記者 朱 磊 王 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