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1-07-18 15:51:07
原標題:護山水美景 富一方鄉親
來源:經濟日報
護山水美景 富一方鄉親
——甘肅省崇信縣大力發展生態產業
本報記者 趙 梅 通訊員 趙富生
夏日時節,漫步于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的城區鄉間,山披新翠,花香襲人;城區街巷芳草如茵,凈無纖塵,處處洋溢著蓬勃的綠意。生態建設讓黃土高原的土地蓋上綠色“被子”;鄉村振興讓苦瘠甲天下的農民掙到“票子”。
近年來,崇信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努力建設森林城市,厚植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生態與經濟互促共贏,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崇信特色的綠色發展新路。
林在城中
“這幾年縣城變化很大,公園綠地多了,有山有水處處都是景。”每天堅持晨練的崇信縣濱河路社區居民肖比達告訴記者,在綠色環繞的環境中強身健體,幸福感倍增。
綠樹掩映,汭河蜿蜒,繁花似錦,城區的綠色“蛻變”,讓每個生活在此的人備感愜意。
“增加綠量會吸附更多的塵埃和有害氣體,對改善空氣質量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崇信縣林草局局長張繼珍介紹,崇信縣立足山水特色,大力實施城鎮增綠添景工程,點、線、面結合,喬、灌、草相間,先后實施了縣城北入口、西入口、環城西路、原304沿線等一批重點區域綠化工程,著力打造“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綠色之城、美麗之城。
綠色主色調一經繪就,便向四面不斷延展。面山綠化是崇信每年春秋兩季植綠的“主戰場”,全民參與,全域推進,使城區南北面山煥發新顏,構筑起層層綠色屏障。
崇信縣林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李浩霏告訴記者,縣里圍繞增強城市森林生態功能,大力實施面山綠化工程,高標準建成西坪山等4個萬畝級造林示范點和湫浥溝等10個千畝級造林示范點。
在推進森林城市建設中,崇信縣更加注重綠色通道建設,先后建成省道304線、崇白路、崇大路、203線新建路段等道路景觀帶15條,構建起相互貫通、擴綠添景的生態體系,城鄉居民出門能見綠,游憩在林下,休閑進森林。
此外,崇信縣在古樹名木保護方面不遺余力。建檔在冊的古樹名木就有193棵,每逢看見參天如云或枝繁葉茂的前朝古樹,人們不禁感嘆這座城市的滄桑厚重。
厚植生態
青山擁碧水,花海繞城郭。崇信,這座西北小城從傳統的“綠意盎然”變得“色彩斑斕”,絕非偶然。
“縣城建設要突出山水特色,打造文化之城、綠色之城、養生之城、誠信之城、創新之城,建設森林城市、園林城市、旅游城市、精致城市。”崇信縣委書記張拴會在調研全縣城市更新行動時如是說。
崇信縣“三荒造林”、景觀廊道、美麗鄉村綠化等生態建設力度不斷加大,綠色錦緞徐徐鋪展。
崇信縣堅持城鄉一體、水系連通,不斷拓展綠地空間,讓森林進城、上路、入村、到戶,著力打造“黃土高原最美鄉村大公園”。張繼珍介紹,崇信縣目前已建成1個森林小鎮、6戶“森林人家”,村莊林木綠化率達36.6%。
“我拍到的鳥有40多種,這幾年,紅尾水鴝、黑鸛、黑臉琵鷺這些珍稀鳥類也能見到。”攝影愛好者閆和平說,生態改善了,水鳥種類也在不斷增加。
而這正是崇信做足水生態文章的生動體現,實現了以水潤城、涵養生態的綜合效應,一些珍禽鳥類在汭河找到了棲身之所。
“綠意”生金
“春夏是旅游旺季,這里的柴火雞生意特別好。”在“綠源美”家庭農場務工的西劉村村民姚紅梅說。去年,她參加了村里組織的勞動力技能培訓,掌握了烹飪技術,現在每月有2800元收入。
“我們招商引進錦屏鎮客商薛德科到西劉村發展林下養雞,后來辦起了‘綠源美’家庭農場。”西劉村黨支部書記趙建榮介紹,農場用工優先安排本村農戶,既能顧家也能掙錢。
西劉村從深度貧困村蝶變為美麗鄉村是近幾年的事。雖說位置偏僻,基礎設施落后,可村子植被茂盛,山清水秀。在鎮政府的支持下,西劉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帶動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如今,崇信縣建成美麗鄉村40多個,鄉村旅游業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
崇信縣果業局局長陳永龍介紹,崇信縣按照“塬果川菜整縣牛”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推行綠色有機生產,“十三五”時期完成果樹經濟林建設4.4萬畝,全縣蘋果種植面積達到4.14萬畝,形成“一區一帶一基地”果產業發展格局,使小蘋果成為群眾的致富果。
在綠色發展理念的引領下,崇信縣積極做好統籌發展、綠色惠民文章,大力發展以蘋果為主的特色經濟林、森林旅游、林下經濟等綠色產業,形成了多頭并進的林業產業發展格局。
——甘肅省崇信縣大力發展生態產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