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2021-07-19 08:25:07
原標題:“消失”的差評去哪兒了?
來源:工人日報
隱藏分類,刪除差評,誘導好評
“消失”的差評去哪兒了?
閱讀提示
差評是消費者網購時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然而,一些商家采用隱藏差評分類、刪除差評和誘導好評等方式,使差評逐漸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對此,專家建議,相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相應的消費者評價保護機制,全方位考慮消費者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用制度保護消費者的權利。
消費者在進行網絡購物和線上消費時,除了商家提供的描述和展示圖片,參考的另一個重要信息就是其他消費者的評價,尤其是差評。
然而,《工人日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部分購物平臺不再設置“好評”“中評”“差評”的直觀分類,而是以關鍵詞的形式呈現評價。還有部分平臺商家以返現等方式,引導消費者刪除差評或直接給予好評。
差評內容看不到
6月底,張潔終于收到了從短視頻電商平臺下單購入的籃球襪,但拆開后發現襪子太薄太透,她認為該商品存在明顯的質量問題。于是,張潔在該平臺訂單相應的商品評價頁面給出了差評。
張潔隨后屢次刷新頁面,這條評價遲遲沒有顯示出來,相關內容只保留在自己賬號的評價頁面。她借用其他賬號查看該商品評價時,也沒有刷新出她的評價,只是該商品的好評率從開始的100%下降為92.8%。
有消費者表示,看商品評價中的差評內容,不是要找茬兒,而是希望能從其他消費者的經驗中避雷。然而,現在一些商品的評價區卻已經找不到“差評”這個分類了。
記者瀏覽多家網購平臺發現,部分店鋪的商品評價區不再直觀顯示“好評”“中評”“差評”等分類,而是顯示“顯瘦”“正品”“不好吃”等關鍵詞,其中負面描述的關鍵詞占比很少。
對此,北京市東衛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瑋琨表示,根據電商法第十七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九條規定,網絡平臺或者商家有義務為消費者建立健全相應的信用評級制度,為消費者提供評價商品或者服務的途徑,并且不得刪除消費者對商品或者服務的評價;消費者有權知悉其所購買商品或者享受服務的完整信息和詳細評價,商家或者平臺應當確保相關信息的完整性。
被刪除的差評內容
相比差評內容不被展示,小李給出的差評最終是她自己主動刪除的。前不久,小李通過某住宿服務平臺訂了一家民宿的房間。住宿結束之后,她給出差評,主要涉及“進門有潮濕味”“網紅濾鏡嚴重”“被套是壞的,有蟲洞”等。
隨后,該民宿房東看到評價內容后電話聯系小李,希望她把差評內容刪除,并承諾返還200元。小李隨即聯系平臺的后臺工作人員,刪除了此條評價內容,并將處理結果發送到對方的微信。然而,房東看到差評被刪除后,拉黑了小李的微信,并拒接小李的電話,平臺站內消息也不予回復。
多位消費者向記者表示,在發布差評時心中有所顧忌,一方面容易受到商家電話和短信轟炸,另一方面更擔心對方在已經知曉自己的地址、電話等信息的情況下,做出威脅等行為。
王瑋琨表示,商家可以和消費者就評價內容達成和解。“和解協議是有效的,一方履約后,可以以和解協議為依據,向違約方主張相應的權利。”但他同時提醒,個人信息或者個人隱私是有邊界的,如果超出合理的邊界,影響到個人正常的生活,那就有可能構成對個人正常生活狀態的騷擾。
好評給紅包
在差評逐漸“消失”的同時,不少好評被誘導出來。
很多消費者在外賣平臺、網購平臺下單后,會“意外”收到商家好評返現的小卡片,上面寫著“收到商品后請不要急于評價,有任何問題請聯系客服處理,不要差評”“好評曬圖返紅包5元”等字樣。有的店家還會提醒,在曬圖時不要露出返現的卡片,不要直接聯系商家客服,而是要添加卡片上聯系人的微信后發送好評截圖。
還有部分消費者表示,一旦訂單顯示“已簽收”,商家就會立即發送多條平臺消息或短信,甚至還會打電話,請求消費者給好評。
某外賣商戶張女士告訴記者,店鋪的好評率會直接影響到在平臺的展示權重。因此,好評返現成為許多店鋪提升評分的方式之一,尤其是剛開業的門店,需要靠這樣的方式快速提升曝光率。
張女士經營著兩家門店,其中新開業的米粉店每單好評返現5元,而口碑和客流量相對穩定的粥店好評返現2元。
記者在某電商平臺搜索發現,有專門的店鋪出售此類好評返現卡片,售價為500張3.8元~7.5元。
王瑋琨認為,類似的好評返現卡片有一定的誘導成分,最終如何評價,選擇權在消費者手中,但是商家的此類行為不應當被支持。他同時表示,商家應當理性看待消費者的差評,而不應當與消費者對立。相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相應的消費者評價保護機制,全方位考慮消費者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用制度保護消費者的權利。(記者 劉小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