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1-08-19 20:25:08
原標題:“木瓦房”到“云教室”——鄉村學校蛻變之路見證教育公平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8月19日電 題:“木瓦房”到“云教室”——鄉村學校蛻變之路見證教育公平
新華社記者胡浩、駱飛
秋風起,迎新季。地處我國烏蒙山腹地的貴州省黔西市紅板小學,校園整潔美觀、教室寬敞明亮,已準備好迎接新一屆孩子的到來。
紅板小學所在的紅板村是中建苗族彝族鄉最偏遠的村寨,全村少數民族群眾占比超七成。早在20世紀50年代,當地政府為解決偏遠少數民族地區群眾上學難的問題,在村里興辦起學校,這就是紅板小學的雛形。
盡管地處偏遠,這所村級完小卻被保留下來,并且遷入新校址,辦學條件越來越完善。
距離如今干凈美麗的校園約幾百米,一棟石頭砌墻、木瓦蓋頂的低矮樓房就是紅板小學搬遷前的舊址。歷經風雨,校舍已荒廢破敗,卻依稀能窺見往昔辦學的痕跡。
“那時辦學條件很艱苦,地面沒硬化,墻面沒粉刷,學生上學要自帶凳子。”紅板村村支書瞿開維回憶說,因為是石墻木瓦的結構,教室還經常透風漏雨。
破舊的老校址鐫刻著偏遠鄉村的辦學歷程,與其遙相對應的紅板小學新校址則見證著我國鄉村教育的發展變化。
“這兩年,學校新建了保安室,硬化了剩余的部分運動場地,還新增了不少校園綠化,整個校容校貌煥然一新。”紅板小學校長付洪剛說。
如今的紅板小學,不僅辦學的硬件基礎設施更完善,還“搭上”了信息化教育的快車。記者看到,學校1至6年級的教室里都安裝了“班班通”教育信息化設備。學校還接通了專門的教學網絡,老師們教學效率更高。
“從辦學基礎條件看,我們與城鎮學校的差距越來越小,學生們享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也越來越多。”付洪剛說。
鄉村學校的蛻變之路,見證的是教育公平。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始終聚焦困難群體、薄弱環節,瞄準農村、山區和貧困地區,強弱項、補短板。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大幅改善,在不少鄉村,“最安全的地方是學校、最漂亮的建筑是校舍、最美的環境是校園”。
通過全面改造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全國99.8%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達到“20條底線”要求,更多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孩子享受到更好更公平的教育。2020年,全國96.8%的縣級單位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義務教育大班額基本消除。
鄉村學校更美了,教師隊伍更強了,孩子們也更健康強壯了。“十三五”期間,42.8萬名“特崗計劃”教師奔赴基層,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流動;受益于營養改善計劃,農村孩子長高了,男女生各年齡段平均身高2019年比2012年分別增加1.54厘米和1.69厘米。
在紅板小學,記者看到,位于學校操場旁的食堂里,就餐區、加工區等功能分區相當完備,蒸飯器、電冰箱、消毒柜等電器設備一應俱全。
“食材由縣里每天安排專門的公司配送,每頓‘營養午餐’葷素搭配,肉類、蛋類更是標配,孩子們徹底擺脫了餓著肚子上學的歷史。”付洪剛介紹,這幾年通過特崗教師計劃,學校也不斷充實著教師隊伍,教育教學活動不再“捉襟見肘”,政府還修建了教師周轉房,解決了老師們的后顧之憂。
“鄉村教育發展迅速,尤其地處偏遠山區的學校,其立德樹人的作用更加凸顯。”付洪剛說,鄉村教育“點亮”了更多山區孩子的夢想。
【編輯:田博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