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2021-08-21 09:36:08
近一段時間以來,娛樂圈亂象愈演愈烈,從鄭爽到吳亦凡再到張哲瀚,一些所謂的“流量明星”接二連三地“塌房”,不斷突破社會道德底線甚至法律紅線,引發此起彼伏“德不配位”的批評之聲,不僅給整個演藝行業帶來極為負面的影響,更造成了惡劣社會影響。
尤需警惕的是,“流量明星”及其背后的資本熱衷于打造和經營飯圈文化,鼓動誘惑年輕人不計代價地為愛豆打CALL,收割注意力經濟,灌輸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消費至上等不良觀念,誤導青少年價值觀。在此背景下,控評、屠版、互撕、人肉等各種炒作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不斷滋生和助長網絡暴力,污染網絡生態,荼毒年輕受眾,讓“飯圈”一步步走向“怪圈”。
探究背后成因,在流量經濟、資本運作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這些年來,一批有顏值無演技、有人氣無作品的年輕偶像暴得大名,他們往往臺詞不過關,打戲靠替身,近景用摳圖,卻挾“流量”博天價合約,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承載了遠超于能力范圍的鎂光燈,并擠壓了實力派藝人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劣幣驅除良幣”的隱患日益顯露。
藝有術,道有德。明星藝人是公眾人物,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關乎社會的價值觀、人生觀導向,應始終以德藝雙馨為標尺,尤其是擁有眾多年輕擁躉的“流量明星”更要以身作則,自律自愛,將關注度當成壓力,把高流量轉化為動力,自覺擔當起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引導正確價值觀的責任,真正起到帶頭和示范作用,讓流量回歸正途。
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如今,流量明星模式生態已經越來越難以為繼,熱衷和沉迷于“流量”大潮中劃水的明星終究只能是一顆“流星”,“流量”完全退潮后必然會被時代所淘汰。只有保持對行業的敬畏、對觀眾的真誠,沉下心來打磨演技、唱功,不斷提升自己的“軟實力”,努力創作出代表性的“硬作品”,才能獲得持久的職業生命力。(央視網評論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