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2021-08-25 04:17:08
原標題:“適老APP”之后,如何讓更多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
來源:工人日報
簡單易操作的模塊,清晰明朗的標注,沒有了彈窗廣告、跳轉、推送,少了套路、用了心思,讓很多“適老APP”用起來省力更省心,受到老年群體的普遍歡迎,甚至“出圈”吸引了年輕人的使用。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2.6億人。現實中,在醫療、網購等生活場景中,老年人運用數字化產品仍面臨很多困難。
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工信部發布《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適老化通用設計規范》進行設計指導和規范,促使很多APP增設“適老版”。
困在“有限范圍”
家住北京市海淀區的肖先生的姥爺已經年逾百歲,姥姥也已96歲高齡,出行基本都是由肖先生開車接送。去年5月,他帶著在社區封閉已久的兩位老人出門兜風,沒想到回到社區門口卻被拒之門外。
值守人員要求出示兩位老人的健康碼。“當時沒有給兩位老人配智能手機,我的微信綁定的是自己的健康碼,一時間真不知道怎么弄出他們的健康碼來。”后來通過現場調解,工作人員給兩位老人測溫并進行了身份登記,才讓他們進入社區。
便民服務可以為老年人預留一定的人工操作空間,網購消費平臺卻不會派人手把手指導。在北京海淀區某社區扎根3年的李紫瑩,從2019年開始,主要工作內容之一就是向社區2000多名老人教授數字化產品的使用方法。
在李紫瑩的日常接觸中,諸多案例讓她感受到對科技產品進行適老化改造的迫切需求。社區曾有一位老人為購買U盤,走了好幾公里才找到商場,最后花60元購買了一枚16G的U盤。
操作設計不友好
事實上,許多老年人對數字化產品有極大的熱情。李紫瑩所在的社區每周都給老人們開設各類科技課堂,講授電腦軟件使用、智能手機使用、網上掛號、網上購物等技能。在她的課堂上,許多老人都會用筆記本認真記下知識點,73歲的魏奶奶就是其中一位。
魏奶奶退休前是一名高校文學專業授課教師,退休后希望能學會用平板電腦查一些專業資料,卻遇到了難處。“以前用按鍵手機,多熟悉幾遍鍵盤的位置就就能編輯出一條短信,但平板電腦沒有能摸到的按鍵,來來回回要練習好幾遍才明白怎么用。”
除了鍵盤,一些軟件的操作也讓老年人迷惑。岳爺爺最近去飯店點單時,服務員告訴他使用掃碼點單。“我拿起手機掃描二維碼,但是又跳出來先關注公眾號,關注之后要掃碼才能給點單,想要加菜還得重新掃碼。”岳爺爺認為,掃碼點單方便商家結算和服務員上菜,但對老年消費者并不方便。
李紫瑩所在社區每年開設52堂課,每周一次,但對社區2000多名老人的需求而言還是遠遠不足。“一方面是容量比較有限,每次課程最多只能容納300人教學,疫情防控措施下還會減少;另一方面,老年人的記憶力相對有限,有些課程教完一次后還需要安排課程反復講解和練習。”
讓老年人共享科技發展成果
去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要在政策引導和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有效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讓廣大老年人更好地適應并融入智慧社會。
在肖先生看來,老年人的家屬和社區工作人員,是幫助他們適應信息化社會的末端,而不是解決老年人“數字鴻溝”的根本因素。他認為,科技企業在進行技術設計時就應該注意到老年人的需求。
李紫瑩曾在一些公益場合進行宣講,提出對數字化產品進行適老化改造的需求,希望能得到科技企業的項目支持。“但是,大家更容易被短時的、急迫的需求打動,卻忽視了身邊老人們的尷尬處境。”
“夕陽再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張佳鑫告訴記者,該團隊近10年來持續專注解決老年人融入信息化社會的難題。他在推進過程中發現,老年人的需求不僅僅是字體大小和圖片風格的問題,還有操作習慣和思維邏輯,這些需求很難直接向科技企業反饋。
張佳鑫認為,讓老年人共享科技發展成果是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企業應該主動采用科技向善的方式回應這部分需要。“適老APP”是個良好的開始,但某些民生行業也需要保留線下服務的平臺。
記者:劉小燕
【編輯:田博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