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1-08-30 21:37:08
原標題:挖傳統 重體驗 引外援 兩所鄉村學校的美育實踐
來源:光明日報
【記者觀察】
每周四下午,是浙江寧波寧海縣前童鎮中心小學學生們最期待的時刻。舞獅、古鎮竹編、非遺音樂、扎染、茶藝、陶藝、詠春拳……他們可以根據興趣愛好,自由選擇拓展性課程。
“我們一直認為藝術教育非常重要。遵循‘儒雅教育’理念,結合前童的古鎮特色、地域特色,除了國家課程規定的音樂、美術課外,我們開設了不少特色課程,促進傳統文化進校園。”前童鎮中心小學校長鮑常飛介紹。
前童鎮中心小學共有900多位學生,60多位在編教師,教藝術類課程的老師只有個位數。特色課程開足了,老師不夠怎么辦?學校巧借“外援”——聘請當地非遺傳承人、民間手工藝人為孩子們開起了美育課。
前童元宵行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校聘請該項目傳承人進行非遺音樂教學,老師傅們耐心指導孩子識工尺譜、演奏傳統民樂。假期里,孩子們還去當地的景區練習、演出。學校的音樂老師則將行會音樂中使用的鼓、镲、嗩吶、笛子等樂器融入民樂演奏中,為校民樂團創新了《金蛇狂舞》合奏曲目。在學校針對元宵行會傳統文化傳承做的問卷調查中,家長、學生都對學習行會音樂表達了極高熱情。
學校還聘請了國家一級龍獅龍舟教練員童攀峰教學生們舞獅。“這項活動不僅能鍛煉身體,還可以學習歷史文化知識,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孩子們對龍獅文化特別感興趣,而且肯吃苦。”童攀峰說。
敦煌市七里鎮中學打造了敦煌市首家鄉村學校少年宮,并以此為平臺,成立了敦煌藝術繪畫、敦煌舞蹈、經典誦讀、音韻陶笛等20多個社團,推出激情足球、靈動剪紙、經典誦讀、舞動青春、音韻陶笛、跟著線條去旅行等幾個重點藝體特色項目供學生選擇。
例如備受學生歡迎的“圓盤藻井”課程,老師將敦煌壁畫中美輪美奐的裝飾藻井圖案簡化后,“遷移”到紙盤上,學生們親手繪制,并在創造美的過程中感受著敦煌壁畫深厚的歷史底蘊。
在七里鎮中學校長賈炳義看來,當前農村學校推進美育課程,阻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家長對藝術教育重視不夠,尤其是留守兒童家庭更為明顯。“像陶笛等課程,我們會讓孩子帶回家練習,可家長督促落實的效果很不理想。”另一方面則是經費短缺、教師素質跟不上。“隨著義務教育質量整體提升,對藝術教師專業化程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農村學校生源大幅減少,辦學規模不斷縮減,能招聘的藝術教師數量有限,聘請社會志愿者又受到經費限制,部分課程無法穩定開課。”
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鮑常飛。為解決資金和師資難題,他嘗試與當地社會組織、公司等進行項目合作,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等高校的教師、學生也參與到前童鎮中心小學美育課程建設中,提供策劃、專業幫扶、組織培訓。
“美育已經打開了孩子們的眼界和心靈,但他們需要更多。”鮑常飛感慨。他期待著能得到社會各界更多幫助,開設更豐富的藝術課程,請來更好的藝術老師,讓藝術之美伴隨孩子們的身心成長。
(本報記者 陳之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