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1-10-23 09:12:10
原標題:美術家楊先讓的多彩人生
來源:中國教育報
幼時,父親收藏了許多美術作品,每年秋天都要掛出來晾一晾,這成為美術家楊先讓最初的藝術啟蒙。如今,楊先讓年逾九旬依然飽含著對生活和藝術的熱情,并將各個階段創作的30余件版畫、彩繪等精品捐獻給中國美術館。10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藝苑相索——楊先讓藝術捐贈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廳里的160余件版畫、彩繪、民間美術作品記錄著楊先讓藝術為人民的多彩人生。
楊先讓1930年出生于山東牟平養馬島。1948年考入國立北平藝專,師從徐悲鴻、孫宗慰、馮法祀、李瑞年、蔣兆和等先生,4年的專業訓練為他打下了扎實的寫實造型基礎。1952年從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畢業后,由于成績優異,他被分配到人民美術出版社工作,他出色的造型能力,在那里得到了充分發揮。很快,他創作的宣傳畫、年畫就被作為獨幅畫印刷發表。楊先讓對來自延安的革命版畫傳統充滿了崇敬之情,在古元等藝術家的影響下開始轉向版畫創作。1955年,他創作的第一幅套色木刻《出圈》被出版印刷,并在1957年全國青年美展上獲獎。楊先讓逐漸成為上世紀50年代版畫創作隊伍中青年一代的代表人物,并于1960年底調回母校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任教。他的版畫承繼延安版畫的優秀傳統,堅持為人民、為社會主義創作的方向,題材廣泛,其中既有表現革命主題的創作,也有表現新中國建設成就的創作,還有以表現新時代人民大眾美好生活為主題的創作。他的版畫采用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同時又蘊含了浪漫主義的詩情意蘊,作品中人物造型準確而鮮明,情節描繪生動而典型,黑白分明的版畫語言與引人入勝的主題敘述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作品成為當代版畫創作的時代經典。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說:“楊先讓先生的藝術道路寬闊而多彩,幾十年來他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創作、研究與教學,從展覽可以看到楊先生的藝術世界是豐厚而立體的,是多視角、多領域的獨特的創造成果。”
彩繪是楊先讓藝術創作的另一個重要領域,他在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基礎上,將油畫的寫實技巧、套色版畫的形式語言以及民間壁畫的斑駁肌理融為一體,創生出獨具特色的彩繪樣式。而楊先讓自己則說“是自然而然走到這一步的”。當年他下鄉收集素材,背著沉重的大油畫箱,畫了些小油畫寫生,釘在招待所墻上晾干,回來一看全沒有了,聽說被開會的農村干部取走了。后來他就只帶水墨工具,既輕便又省事,經過幾十年的積累,他練就了在宣紙、皮紙上畫與寫的能耐。“畫畫總要有點兒自己的特點,與別人拉開點兒距離,用中國傳統的筆墨,畫西方光色寫實的物象,再加點兒版畫線條黑白的效果,‘四不像’,就稱它為‘彩繪’了。”“90后”的楊先生很期待觀眾對這次展覽中彩繪作品的反應。
上世紀80年代,楊先讓出國探親期間,參觀訪問了諸多學校、博物館,發現原生態藝術在當代學術研究與展示中受到相當程度的重視,它們的價值被重新評價和吸收,這啟發了他對于中華文明豐富而多彩的本原文化的探尋與重新審視。在他的積極努力下,中央美術學院創立了民間美術系,他將中國民間美術和民間藝人請入美術學院課堂,積極傳播中國民間美術,探尋中華文化之源。其間,為了弄懂弄清中國的民間藝術,楊先讓帶著團隊去中華文明重要發源地黃河流域進行民間美術的考察,他們的足跡遍及黃河沿岸8個省份、100多個縣鎮,最終向世人呈現出3卷本《黃河十四走》,成為迄今為止黃河流域關于民間美術最為重要的考察實錄成果。
在捐贈展開幕式上,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說:“這些畫作記錄著時代的深刻記憶,描繪著多彩的生活,映照著楊先讓先生作為藝術家的赤子之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