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1-11-03 08:44:11
原標題:把握經濟長期向好的大趨勢(新論)——中國經濟保持恢復態勢①
來源:人民日報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發展,在就業、結構優化、質量提升等方面亮點紛呈。如何認識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大趨勢?如何鞏固并推動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實現高質量發展?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與讀者共同探討。
——編 者
我國經濟運行正在逐漸常態化,在“十四五”期間有充足的發展動能、充分的政策空間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保持穩步恢復,主要宏觀指標仍處于合理區間,特別是就業得以改善,居民收入提高較快,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質量效益持續提升。面對國際疫情蔓延、極端天氣等沖擊,展示了強勁的增長韌性。
從國際角度看,我國持續引領了世界經濟復蘇。三季度以來,世界主要經濟體在德爾塔病毒侵襲、全球供應鏈循環遇阻等一系列沖擊下,經濟增速出現同步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份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下調全球經濟增速0.1個百分點到5.9%。在世界經濟復蘇受阻的情況下,我國能夠取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速5.2%的成績,顯得非常亮眼。
從國內生產看,我國在增長速度與發展質量之間保持了動態平衡,進一步激發了高質量增長。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兩年平均增長6.4%,比2019年同期高了0.8個百分點。總量恢復的同時,創新引領產業升級。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0.1%和16.2%,分別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8.3和4.4個百分點。此外,服務業穩步增長,數字經濟發展不斷加速,映照著中國經濟在保持總量擴張的同時實現轉型升級。
從經濟需求端看,穩定恢復的同時結構不斷優化;需求端在疫情以來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出口。我國充分發揮了產業鏈、供應鏈完整的優勢,發揮了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制度優勢,抵御了國際沖擊,保持強勁可持續態勢,進一步鞏固了機電等高技術復雜度產品出口優勢。
在復雜局面下,今年很好地實現了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動態平衡。對于一些中長期面臨的結構性問題,特別是對風險控制問題,主動出擊并穩步化解。在經濟持續向好的同時,也有不確定性因素。對于經濟下行壓力,我們要仔細梳理背后的原因,堅定必勝信心。我國有足夠的政策空間,協調運用各項政策工具加以化解,一定能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從投資角度看,高新技術產業和碳達峰、碳中和提供了充足的投資機會。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支撐點就是科技自立自強,在科技上進行全面布局,將會逐步帶動整個市場的盈利情況和投資預期出現高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將重構中國的能源結構、生產結構、消費結構等,因此中國的投資結構在發生換擋,中國的新舊動能將進行轉換。從消費角度看,制度性改革提供了充足的消費動能。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推進區域、城鄉一體化,加大力度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將為我國帶來巨大的消費動能,從而進一步增強我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從財政、貨幣政策角度看,我國有足夠的政策儲備。今年1—8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8.4%,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4.2%,為結構性減稅、支出結構調整、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等提供了充足空間。同時,我國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這就為應對進一步的沖擊預留了空間。我國當前各項宏觀政策和產業政策等進一步相互協調還存在很大空間。通過政策協調,將進一步推動資源有效配置,做好跨周期調節,增強經濟增長潛力。
綜合判斷,我國經濟運行正在逐漸常態化,在“十四五”期間有充足的發展動能、充分的政策空間,能夠展現足夠的韌性。我們要緊緊把握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大趨勢,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中國經濟穩定恢復提供堅實支撐。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