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工網
2021-11-05 13:58:11
一根滴管,一杯紙漿,一卷竹簾,一方桌臺……薄薄的筒子頁攤開,按照簾紋的方向鋪在竹簾上。古籍修復師廉成春低頭伏案,手里拿著一根小小的滴管,仔細把打好的紙漿填補在蟲蛀的孔洞上,然后蘸去暈開的水痕。
“我們就是古籍醫生,為古籍續命。”廉成春告訴中工網記者。
每個周末,廉成春都會去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逛一逛,在那里,她有一個固定的攤位。和同行討論古籍修復的方法和技巧,看看有沒有需要修復的古籍,是她堅持了十多年的習慣。10月的最后一天,秋高氣爽,廉成春剛到攤位,一位顧客就拿著兩本邊緣已經風化的醫書找到她。從塑料包裝中掏出醫書,廉成春仔細查看破損情況。
“真正的修補工序還是蠻復雜的。”廉成春告訴中工網記者。
先是在古籍破損的邊緣刷上一層稀薄的漿糊,再用鑷子輕輕扯下多余的宣紙,廉成春的動作迅速且富有節奏感。這是給古籍“打補丁”。“修補的時候,如果紙張狀態好,就可以選擇1到2毫米的搭邊。如果紙張腐了、糟了,或者成了棉絮狀,1毫米或2毫米搭邊就不夠了。”
打補丁需要粘合劑。古籍修復師使用的粘合劑是自己調制的傳統漿糊,而不是現代人通用的膠水。其好處在于數百年后,別的修復師再需要對古籍進行修復時,只要噴上水,上次粘合過的補丁就會自動脫落。至于漿糊的稠稀度,則需要根據書頁的薄厚度進行調制。
除了打補丁,另外一種修補方法是紙漿修補法——把紙打成紙漿,用滴管滴到破損的地方進行修補。這種方式大多用于蟲蛀的破損修復。
拆線、配紙、染色、修補、壓平、裁齊、裝幀……為使古籍“修舊如舊”,需要根據不同古籍紙張的特點,比對紋路、顏色,尋找合適的宣紙。書頁修補結束以后的工序同樣重要,單單壓平就得一個月。數十道工序,每一道都馬虎不得。只有每道工序都做到極致才能保證修復后的古籍美觀工整。
從業十三年來,每當一堆原已破損的古籍在手中起死回生,完美地拼接出來,廉成春告訴記者,她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成就感。
枯燥、焦急、坐不住……在這個小眾且冷門的行業能夠堅持下來的人不多。在廉成春看來,無關價格與年代,每一本古籍的修復都是為了讓它能夠繼續留存,將其承載的歷史與文化傳承下去。“擇一事,終一生。古籍修復這件事,是我要做一輩子的。這不僅是一份工作,而且是一份責任。”廉成春告訴中工網記者。
指尖劃過千年時光的烙印,與古人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讓古籍“再活五百年”,這就是古籍修復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