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2021-11-14 14:59:11
原標題:人世間|老爸 老媽 老屋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我的老家在浙江省諸暨馬劍金家山村,位于杭州、紹興、金華三市交界的“龍門山”麓。村口是“馬溪灘”,不遠處就是“馬劍大山”。
早年間,爺爺意外去世,父親磨礪練就了耿直的個性,骨子里又烙著善良的基因。他善思不輕言,日常表情很威嚴。小時候只要他看我們一眼,我們就不敢吭聲,靜靜走開去干活。他常反復跟我們說,做人要正直、善良、厚道;有條件幫幫別人,不要去占人家便宜;遇上不講道理的人,能忍就忍,別爭一時之長短。
老家正屋北邊樓上有扇窗門始終關著,這讓我很是好奇。有天,趁著大人們都出去干活,我爬上凳子撬開了門閂,打開一看,發現窗外是隔壁鄰居家的床鋪。
晚飯后,在飄忽的煤油燈燈影下,我好奇地問父親,他一臉嚴厲地訓斥我:“以后再不許打開。”第二天,父親就用鐵釘把門閂釘死了。當時我讀不懂父親的表情,等長大后才明白:那是多么的無奈、無助、憤懣!原來是異性族人強勢建房,居然少砌一堵墻,直接從我家北墻拼出去建,把“窗戶”堵死。面對這種“野蠻”做法,父親滿腹悲涼,又只能忍氣吞聲。現在,這窗門還緊緊閉著。
家里有一套祖傳線裝書,里面全是治療各種常見病的“土方子”。每天晚上,父親就在煤油燈下小心翼翼地翻看著,把治療常見病的“方子”摘錄下來。白天,上山去采來草藥,曬干、研成粉末,裝在幾個密封的罐子里。有人尋上門,就問清病情,對著“方子”配給藥,叮囑如何服用。方圓幾十里沒有藥店和醫生,我老爸就憑這套祖傳“藥書”,為遠村近鄰鄉親們消除了許多病痛,且從不收一分錢。患者千恩萬謝,常把自家省下來的番薯、蘿卜送來。
父親讀過幾年書,寫得一手好字。每年的農歷過年,是他最忙碌,也是老屋最熱鬧的時候。老爸把精心準備的筆墨紙硯排開,在吃飯的“八仙桌”上開始寫春聯,弟弟幫研墨,我把寫好的春聯擺在地上晾干,鄉親們就圍著“桌子”觀看和稱贊著。那場景,成了小山村的一個文化表現節目。許多鄉親拿著春聯會補上句:“明年還要來拿啰!”
我老媽純樸,平常,善良。每天天剛亮,拎著籃子去菜地采摘蔬菜;回家就燒水、掃地、做早餐、喂雞鴨;等大家用完餐出門后,她又開始喂豬、洗衣;然后出門去拔喂豬的野草。
秋天,我和二哥剛從小學放學回家,老媽就會給一把“炒蕃薯干”,讓我們把家里的雞鴨,挑到收割后的稻田去散放,尋覓散落的谷子和蟲子吃。我們就在田坎旁、溪溝邊割青草,帶回家給羊和兔子吃。
家里人多負擔重,哥哥姐姐小學畢業就去參加勞動了。我在12歲那年,也不再上學,每天跟著哥哥姐姐去生產隊干活,一天掙3分,到年底“分紅”能折算到一角五分錢。直到兩年后,有合適的機會父親才讓我去讀初中。
村口有塊我家的自留地,地邊上有爺爺栽種的三株大梨樹,這是小山村的一道風景。每年沒等成熟,就有小孩用竹竿敲打或爬上去采摘,鄰居來“通風報信”,我老爸也不在意地笑笑:“讓他們摘吧,現在也不好吃,大人去一喊,跌下來就麻煩了。”梨頭熟了采摘下來后,老爸老媽都會分給圍觀看熱鬧的鄉親吃,看著大家連著皮大口地啃著白嫩的梨頭,老媽開心地提醒:“慢點吃,別噎著!”然后,每人分給幾個,讓帶回家給父母;路稍遠的長輩,第二天老媽還會拎著籃子給送去。
我有兩個表弟,因他們的父親突遭意外去世,也便住在了我家。我印象最深,也最快樂的時光是祖孫三代12人一起生活的那些年。白天大人上山砍柴,下地干活;小孩去讀書、放牛羊。到了晚上,大家端著熱氣蒸騰的番薯粥,咬一口脆脆的腌蘿卜,夾一塊老媽自做的霉腐乳就開始吃飯。我們小孩喜歡端著碗到門口“道地”,坐在石墩上,望著星星月亮,說說笑話,直到老媽來喊。
現在,老屋的門關了,銹跡斑斑的彈子鎖象征性地掛在門上;老屋的燈不亮了,屋柱子上的電燈開關拉線積上了厚厚的灰塵。經歷了幾十年孤獨風雨,老屋也變得蒼涼,在寂寞中漸漸老去。
每年的清明、冬至,從墓地回來,我都會去老屋看看。望著空空蕩蕩、蒼涼的老屋,心里沉甸甸的,覺得胸悶,一股莫名的孤獨和凄涼襲上心頭,美好的回憶也變得模糊起來。只有門口磨豆腐的小推磨還原地靜靜地躺著,曾給兒時帶來幸福和快樂的“吱嘎”聲,也成了遙遠的回響。
走進灶頭間,結實的大鍋蓋已積上厚厚的塵土,撫摸著衰老、已有些倒塌的灶臺,心頭泛起絲絲酸楚:那裊裊炊煙,一碗碗熱騰騰的“媽媽菜”,是那么清晰卻又虛幻,無法觸摸,又繾綣纏繞。
走到樓上,曾用舊報紙糊貼的頂棚,殘缺脫落;站在父母生前躺了一輩子的舊床前,心里塞塞地隱隱作痛,又會清晰浮現母親縫補破衣,父親翻著藥書,摘錄“土方子”的情景。
是啊,無論我們離開多久,走得多遠,回到老屋,發現這才是最溫暖的家,是放松,是心安。父母在,就是家;父母走了,家就成了老屋,家鄉就成了故鄉。但我們的心,仍會留在老屋;我們的根,仍在老屋;夢里常回的,還是老屋。
人生第一聲喊,大都是“媽媽,爸爸”。這一聲聲掛在嘴邊、叫得最多、最親切的稱呼,在送走父母后,我才深切體會到,這聲喊是多么珍貴。現在,這聲聲親切的呼喊,只有在墓前,在夢里。
每年,我們也會去探望老媽的姐妹,姐姐102歲,妹妹97歲。
再過幾天,老爸就100周歲了;老媽也100虛歲了。雖然已離開我們20年、6年,但父母的教誨仍在耳邊,音容笑貌常在眼前。逢年過節、生日忌日、清明冬至,又都能在夢里相見!
老爸老媽,放心吧,您們的為人和教誨,兒孫們會永遠銘記,代代相傳。
愿您們在天堂一切安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