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1-12-19 15:49:12
原標題:21日23時59分“冬至”:嚴冬將至,春歸有期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天津12月19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2021年中國天文年歷》顯示,北京時間12月21日23時59分將迎來“冬至”節氣。
↑海報制作:方金洋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每年公歷12月21日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270度時,“冬至”節氣開始,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二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冬至日”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陽光最少,白天最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此后雖夜漸短而晝漸長,但地表熱量積蓄越來越少,一年中最冷的“數九寒天”到來,須經九九八十一天,方能春回大地。
↑海報制作:方金洋
“冬至”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節氣,在中國古代,一向被當作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加以紀念。
“古人認為,陰陽二氣自然轉化和陽氣漸起,均始于‘冬至’。周秦時期,以‘冬至’為歲首,舉國相慶;因‘冬至’總在十一月,所以十一月又被稱為‘冬月’。漢代以正月為歲首,‘冬至’為‘冬節’,仍與歲首并重,‘百官絕事,不聽政’,官府有‘賀冬’儀式,官場有‘拜冬’禮俗,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自唐宋起,盛行‘冬至’祭祖。明清兩代,皇帝于‘冬至’郊野祭天,‘百官賀冬畢,吉服三日,具紅箋互拜,朱衣交于衢,一如元旦’。自古以來,民間過‘冬至’,各地傳統習俗大不同,北方大多吃‘冬至餛飩’,代表‘冬至’為‘天地混沌’之始,當然也有吃餃子的,如東北地區,而南方,尤其江南地區則普遍吃意寓‘團圓’的湯圓。”羅澍偉說。
↑海報制作:方金洋
數九寒天,嚴冬將至,公眾該如何調整飲食起居,做好養生保健工作?羅澍偉結合民間傳統和養生專家建議說,此時節,人體需要足夠的能量來御寒,肉類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鈣等營養成分,是進補佳品,但應注意飲食多樣性,應與谷物、果蔬等合理搭配;寒冬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要注意保持口腔和鼻咽部衛生,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并適當進行御寒鍛煉,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養生重點是養心,始終保持良好心境,可提升冬季人體免疫功能;隨著嚴寒到來,人體血管收縮加劇,心臟病和高血壓患者病情往往加重,中風患者也會增多,因此老年基礎病患者要做好全身防寒保暖,堅持日常用藥,若感不適,要及時就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