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1-12-20 14:34:12
“春天,延河水慢慢解凍,萬物在黃土地復蘇。走進抗大舊址簡陋的窯洞教室,看到手工粗制的講臺和教具。經過時光沉淀,革命先輩用青春之汗水澆鑄民族復興的革命理想依然熠熠生輝。”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盧青在日記中寫道。她說,這不是自己第一次去延安,但是感觸最深的一次。
黨史學習教育期間,陜西師大充分挖掘陜西紅色資源,推出6集系列主題微宣講視頻《延安·青年》。從策劃、撰稿、籌拍、制作到發布,歷時6個月,18名宣講員講述,60余位師生參與,前往寶塔山、棗園革命舊址、延安革命紀念館、瓦窯堡革命舊址等10余個紅色革命基地……青年學子身臨其境,講述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排除萬難中創造的輝煌奇跡,獻禮建黨百年。
“當我站在革命舊址,講述那里的故事,書中所寫同眼前所見產生碰撞,心靈被深深震撼。共產黨人把敢于犧牲的奮斗精神和腳踏實地的苦干精神留在這片土地,賦予了它偉大、雋永、催人奮進的力量。”對宣講員、食品工程與營養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李夏凝來說,每一次出發,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一次深入信仰的“沉浸式”體驗。
民族危亡之際,愛國青年如何抉擇?紅色延安,緣何成為愛國青年爭相奔赴的“圣地”?延安青年,如何走與工農結合之路?“每一期視頻我都會認真看。通過身邊同學的講述,這些問題的答案更容易入腦入心。”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生楊華說。
“因為制作《延安·青年》,第一次把一秒鐘分成24幀來看。每期視頻,都要一幀一幀反反復復看,來來回回修。”視頻上線后在校內外引起熱烈反響,盧青和同伴們高興得合不攏嘴,用她自己的話說,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順利出生一樣開心。
與此同時,來自陜西師大20個培養單位的百余名學工干部和輔導員,也如火如荼地籌備著“訴黨史·映初心——百年百講”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微課的策劃錄制,向全校青年學生發出黨史學習“動員令”。翻開百年黨史,一頁頁動人的紅色家書,在老師們的講述中,重新“活”了起來。
李大釗、夏明翰、方志敏、江竹筠、鄧稼先……20余封紅色家書,字字凝結著老一輩革命家熾熱的家國情懷,句句訴說著老一輩革命家的志高于天的革命理想。“一封家書,就是一座豐碑、一種精神、一種傳承。20個人才培養單位‘接力’傳遞,2萬余名學生分享熱議,紅色家書已成為青年學生學習了解黨的奮斗史、接受中國革命傳統教育、堅定實現中國夢理想信念的十分鮮活、有感染力的微‘金課’。”陜西師大黨委學工部副部長祁斌業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