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2021-12-24 09:03:12
原標題:港媒文章:中美應為和平建立新共生關系
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12月24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22日發表題為《重提“中美國”:為什么說美國與中國應當為和平建立新的共生關系》的文章,作者系特里·蘇,文章稱,中美兩個大國哪怕動一動戰爭的念頭都太危險了,而且這將威脅整個世界。全文摘編如下:
我們現在很少聽到“中美國”(Chimerica)的說法。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與經濟學家莫里茨·舒拉里克在2007年創造了這條短語,用來描述中國與美國的共生關系。
當時,華盛頓精英滿懷期待地認為,正在崛起的中國將屈從于由美國主導的“基于規則”的世界秩序。光陰荏苒啊。
隨著中國被日益視為改變現狀、威脅美國霸權的大國,弗格森近年來強調說“中美國”成了妄想。他轉而在2019年特朗普政府發動反華高潮期間宣稱,我們正迎來第二場冷戰。
美國現任總統喬·拜登的對華策略與前任類似,被稱為“低配版特朗普政策”——對抗性并無不同,唯一區別在于拜登團隊會在彰顯強硬時講究技巧。
最近的競爭形勢走向了瘋狂。臺灣問題被操弄到無端猜測北京即將對臺動武的地步。前美國國防部官員埃爾布里奇·科爾比表示,美國應當做好打一場“有限戰爭”的準備,臺灣可能成為導火索。
不僅如此,可能在華盛頓一些人看來,美國完全可以引誘北京進攻臺灣,使美國有機會把與中國的對立態勢打造成全面制裁和脫鉤——就像當年與蘇聯那樣。然后,他們希望在此情形下重新啟用冷戰工具,并再次獲得勝利。
如果下決心能有這么簡單就好了。兩個大國哪怕動一動戰爭的念頭都太危險了,而且這將威脅整個世界。于是,我們看到在拜登政府依然保持對華強硬態度的同時,拜登本人在臺灣問題上傳遞出模棱兩可的信息。
美國的猶豫不決和不情不愿是可以理解的。美國發現,哪怕只是想到“美式和平”(以及美國對其一手創立的所謂“自由民主”秩序的真摯信念,或者說天真執念)恐怕有朝一日終將被推翻,都會心如刀絞。而且,這一天可能很快到來。只可惜,一廂情愿的想法經不起歷史的考驗。
瑞士精神科專家伊麗莎白·庫布勒-羅斯在1969年出版的著作《論死亡與臨終》中介紹了悲痛的五個階段,分別是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專家羅伯特·曼寧本月在美國《外交政策》雜志上撰文談到美國喪失霸權一事,認為中美領導人視頻峰會標志著美國在努力步入悲痛的第三階段:討價還價。
不過,筆者不確定美國是否真的考慮進行討價還價,畢竟美國政府仍在奉行反華政策和規定,把中國公司列入出口黑名單,敲定可能導致數百家中國公司退市的規則等。
不過,曼寧還一針見血地指出,視頻峰會后,外交將成為“檢驗意圖”的手段。他認為外交“必將是個逐步、持久的過程”。
筆者建議,這一過程應當包含一項“宏觀過渡安排”,即美國同意在確定期限內讓美元與中國的生產能力及經濟增長掛鉤。在此期間,美國可以尋求彌補因為過去誤判中國而失去的時間,努力重振自身活力,鞏固其協助創立的、從1945年維護至今的世界秩序。
約定期限結束后,不管是10年、20年還是30年,美中雙方可以進行評估,看看這一安排是否奏效。雙方可以相應為彼此關系的下一階段做準備——當然,下一階段的美中關系可能繼續惡化,也可能在善意、勤奮和遠見的幫助下,朝著接受彼此的方向邁進。
沒錯,筆者倡導把“中美國”當成權宜之計,超越最初被賦予其中的單邊內涵(至少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是這樣),以符合美國利益的方式吸納中國的影響。
回到2019年6月,弗格森曾被問到:“后世子孫會在什么事情上給予我們最嚴厲的批評?”弗格森回答:“在第二場冷戰中輸給中國。”美國和中國能夠且應當共同努力,把他的這番回答變成無稽之談——這也是為了全世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