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日報網
2021-12-28 16:59:12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無疑是中國新一年經濟政策的風向標,為來年我國經濟發展和宏觀政策指明了方向。從今年經濟工作會議公報的內容來看,在政策內涵、施策手段等方面都還是有相當大的變化的。
首先看一下中央對于當前形勢的判斷。公報的表述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這一表述與前幾年“復雜嚴峻、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籠統表述相比是非常清晰、精準的,可謂是直指要害。
需求收縮包括了內需和外需。從外部環境看,雖然全球經濟整體復蘇,但基礎并不穩固,波動性大、脆弱性高、結構性失衡等特征凸顯。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逐漸回落至常態,供應鏈瓶頸加劇通脹壓力,全球滯脹風險加大。相對應的是,今年支撐我國外貿出口增長的因素有所減弱,明年出口額大概率呈回落態勢。從內部消費看,2022年制約消費的收入、疫情、避險傾向等因素將取得一定程度的好轉,新冠疫情對消費的影響逐漸長尾化,但大幅度的改善依舊難以實現,消費復蘇依舊乏力。
供給沖擊主要是兩方面,一是大宗商品漲價,在供給受阻加之貨幣溢出效應的雙重作用下,生產成本上升帶來的輸入型通脹壓力。二是在中美科技戰和疫情影響下,供應鏈的穩定性面臨沖擊,產業供應效率還沒有恢復,或有“卡脖子”和斷供風險。供給沖擊最終的影響,就是通脹壓力增加。
預期轉弱實際上更應該予以重視。在金融視角里,信心比黃金還珍貴。預期和現實會相互影響,預期越悲觀,消費和投資也越謹慎。一旦全社會都形成了這種氛圍,這個預期是很難逆轉的。所以說預期轉弱,不是一個簡單的主觀想法的改變,而是一個嚴峻的客觀環境的變化。一旦到了惡性循環的階段,就會對需求形成強烈的負反饋,所以要求我們要做好預期管理,穩定市場預期。
其次,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穩”字。中央確立明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會議指出,穩定宏觀經濟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慎重出臺有收縮效應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要求各方面要努力實現明年經濟平穩開局,向好發展。
一、“穩字當頭”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
為什么要“穩字當頭”?一是要抗沖擊,二是要防風險,三是要保平衡。沖擊主要來自于外部,中美多方面的角逐和博弈,新冠疫情的變化,以及潛在的全球金融危機等等,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沖擊。風險主要來自內部,包括龐大的地方政府債務、企業債務違約、可能出現經濟“類滯脹”等等。保平衡就是在保持穩定發展的同時兼顧多方面目標,譬如在宏觀調控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之間,在環境約束與經濟運行之間,在全局統籌與局部實際情況之間,都要找到平衡點、把握好尺度。
二、從宏觀層面,核心是穩增長。
穩增長的主要手段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會議提出,明年財政政策轉向更積極,強調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超前開展基建投資,以基建托底經濟,質和量并重。預計明年還將在支持國民經濟薄弱環節、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能等方面推出新的更大力度的政策組合。
貨幣政策正式轉向寬松,明年上半年可能延續降準,必要時還可能小幅下調政策利率。在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房地產風險明顯暴露情況下,加大力度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實現房地產軟著陸,并支持實體經濟、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經濟、新基建,實現跨周期調節和高質量發展。
三、從微觀層面,穩就業是第一要務。
就業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經濟下行首當其沖影響就業。會議從宏觀層面提出,“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從微觀層面提出,“要抓好重點群體就業,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
針對不同就業對象,要從完善就業政策、轉變就業觀念、細化就業舉措和靈活就業方式等方面多管齊下,破解勞動力供需的結構性矛盾,解決好各類重點群體的就業難題。
四、從社會心理層面,關鍵是穩預期。
會議確立“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經濟工作總基調,是從根本大局出發穩定社會心理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會議提出七大政策組合,將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有機結合,強化政策協同發力,是從經濟運行層面穩定發展預期,引導市場正確有效投資。
會議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的五個領域,進一步理順各方在這些領域存在的認知偏差,是從思想認識層面形成長期、合理、穩定的預期,激發市場主體的長期投資熱情。
第三,“穩中求進”是工作目標,如何求“進”?
一、強調要科技創新求“進”。
科技創新,是經濟發展的不竭源泉和核心內生動力。尤其在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起云涌的時代大背景下,更是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開新路、解難題、破危局。
會議提出,將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這將進一步激活科技體制,產出更多基礎研究科技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化產學研用結合。完善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形成扎實的科研作風。
二、必須要深化改革求“進”。
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必須進一步理順經濟結構、疏通制度堵點、優化營商環境,從而激發經濟主體活力、保障經濟發展速度、全面提升發展質量。
會議提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在暢通國內大循環、突破供給約束堵點,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促進形成統一強大的國內市場;要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在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資本市場更重要的作用,促進技術要素與資本要素結合發展;要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不斷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推動企業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競爭力,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
三、要求以精準施策求“進”。
以問題為導向,精準施策,是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大特色。預計這將成為今后政策制訂和執行的主要模式,對于各部委、地方政府的決策水平和施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對各級領導干部專業能力的嚴峻考驗。
精準施策體現在此次會議的方方面面。譬如,在財政政策方面,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在市場非常關注的房地產領域,會議提出要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在改革開放政策方面,會議提出要調動地方改革積極性,鼓勵各地因地制宜、主動改革;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方面,要“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在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方面,指出“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不能搞“一刀切”等等。
第四,會議公報里還有幾個與以往不同的地方,需要特別注意。
一是澄清了思想認識上的幾個重要問題。
目前我們在共同富裕、資本特性、初級產品供給、重大風險防范和雙碳目標等五個方面存在較大分歧,各方面爭論很大、把握不準,執行中存在可左可右、可輕可重、可快可慢的問題。此次會議對此進行了清晰明確的闡述,針對性地解疑釋惑、正本清源、指明方向,厘清了此前的種種模糊認知,進一步糾正認識偏差和執行偏差,向市場發出了明確的穩定信號,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常強的理論和現實雙重指導意義。
二是突出強調系統思維的重要性。
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相互關聯的復雜系統,制定和實施經濟政策都要堅持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加強政策之間統籌協調,形成政策合力。會議公報采用“結構政策”代替以往“產業政策”的提法,表明更加重視從經濟體系和產業體系的全局性系統思維出發,通過影響框架條件來引導和改變經濟主體的決策,減少對具體經濟結構的直接干涉,更加尊重市場規律,也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脈相承。
三是特別提出領導干部要提高領導經濟工作的專業能力。
近年來部分地方與部委在出臺政策時經常會出現前后矛盾反復、不尊重實際以及簡單一刀切的現象,如疫情防控、拉閘限電、地產調控等方面。為此,會議提出:“領導干部要加強經濟學知識、科技知識學習,特別是要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正確政績觀,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慎重決策、慎重用權。要加強調查研究,堅持‘三嚴三實’,堅決防止簡單化、亂作為,堅決反對不擔當、不作為。”我們預計今后中央會強化對各級領導干部專業能力的考核。
縱觀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可能出現的困難有了充分的預估和研判,對明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精準的部署安排,創新頻出、亮點紛呈,大幅提振了市場信心,對明年我國經濟實現健康高質量發展更加充滿期盼。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