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論壇網
2022-01-25 22:55:01
原標題:經濟大家談 |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矚目
來源:人民論壇網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系列專家解讀之四
作者: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司林波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和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我國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保持戰略定力,以釘釘子精神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強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復”。這一重要指示,為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指明了重點和方向,是我國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遵循。面對新時代對農村發展提出的新定位,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目標在于建設美麗鄉村,從鄉村振興的角度對農村環境治理進行總體部署,助力鄉村振興全面實現。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矚目
綠色發展方式逐步建立。
產業振興是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在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探索和發展過程中,各地農村依托自身優勢資源和區位特色,走出了一條各有所長的生態產業振興之路。一是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批農村生態產業發展的成功典型范例,比如,河北塞罕壩的成功經驗,不僅改變了環境面貌,還創造了巨大的生態及經濟價值,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浙江安吉將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成功經驗,為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樣板。二是積極利用現代先進科技創新成果,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生態化,我國粗放的農業生產方式逐步改善。通過在農業中植入創意元素,將農業資源、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實現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
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場硬仗。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生態宜居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明確要求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2018年底至2019年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方案》《關于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的指導意見》等相繼出臺,這些政策的有效落實使得農村垃圾、污水、面源污染等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村容村貌,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到2019年上半年,全國80%以上行政村的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近30%的農戶生活污水得到處理,農村改廁率超過一半,污水亂排亂放現象明顯減少,廁所衛生環境得到明顯提升。
農村生態文明制度規范建設不斷完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2014年4月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也對農業環境保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進行了原則性規定,為農村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提供了必要的國家層面的法律保障。除了全國層面的法律法規外,地方性立法也開始關注農村環境保護。隨著地方性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出臺,地方層面的農村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也逐步完善。
農村生態文化建設初見成效。
生態文化是生態文明的基礎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等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和觀點廣泛傳播,形成了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文化資源,并深刻影響了廣大基層干部和農民的生態環境觀和生活行為習慣。總體上來看,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綠色發展之路已形成共識,生態化生活方式在農村的認同度逐步提高,并表現在其生產和生活行為方式中,如主動參與廁所改造,濫用農藥、隨意焚燒秸稈等行為越來越少,農村生態文化建設初見成效。
以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全面實現
加強農村生態保護與治理,加快美麗鄉村建設。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加大對農業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一是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提高農藥化肥利用率,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加快有機化肥推廣,探索生態農業發展之路;二是強化養殖業、工業污染和農膜等白色污染專項整治,加強對土壤資源的管控和修復。生態宜居是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加強農村垃圾收集、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質量,特別是要總結“廁所革命”實施以來的經驗和教訓,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切合實際地科學規劃廁所改造的有效實現模式,加快美麗鄉村建設。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發展。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大力促進生態產業振興。一是必須加速由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農業生產方式向清潔循環的集約型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加強農業科技研發與推廣應用,建立覆蓋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農業技術研發與應用、農業產品加工和服務流通的全產業鏈綠色化農業發展模式;依托區域資源優勢,開發特色生態農業產品,加強農業與旅游業的有機結合,大力發展綠色休閑農業,加快鄉村生態旅游業發展。二是促進農業資源循環利用,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積極推進農業清潔生產,低碳發展,提高禽畜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建立完善的農業用水管理制度,依靠技術進步,發展節水技術,推廣污水治理和回用技術,加強水資源的保護和循環利用。
完善農村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強化組織領導與激勵。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加強制度建設,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一是要盡快在國家層面建立一部關于農村環境保護的專門性法律法規,通過配套法律規范建設逐步將農村生活垃圾污水的處理要求、農業面源污染的防治要求,以及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的使用標準、農村工業生產中的排污標準、規模化畜禽養殖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標準等全面納入法律規范,實行最嚴格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二是要加速農業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建設,加快山水林田湖草等農業自然資源的確權登記,明確和細化農村自然資源的所有權、經營權、承包權、流轉權,嚴格執行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三是加強組織領導和激勵機制建設,細化落實縣市、鄉鎮、村三級組織的責任分工,加快建立農村生態環境信息資源共享和監管大數據平臺,建立健全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績效評價與問責激勵制度,以科學評價和精準問責與激勵助推農村生態環境的良好治理。
加強農村生態文化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農村生態文化建設是文明鄉風建設的重要內容。一是加大生態文化宣傳教育,通過推出生態保護典型案例和作品,提高廣大農村農民對生態保護的認知和重視,讓生態文明思想在農村大地扎牢、扎實,提高廣大農村干部群眾的生態文化自覺意識;二是深入推進創建綠色鄉村,鼓勵綠色消費,推廣環保清潔能源,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逐步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態消費觀和生活方式,推動農村生態文化發展。此外,各級財政應該加大投入,“扎實推進鄉村建設,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抓手,立足現有村莊基礎,重點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加快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逐步使農村具備基本現代生活條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