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2-01-30 14:35:01
新華社北京1月29日電 題:新年畫里的中國年:畫出年味,年在畫中
新華社記者
貼年畫一直是中國人歡度新春佳節的重要民俗活動。每逢臘月,家家從門戶到住室都要裝飾年畫,把環境點綴一新。正如清代的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中所載,“每至臘月,繁盛之區,支搭席棚,售賣畫片。婦女兒童爭購之,亦所以點綴年華也。”
裝點喜慶的年畫,不僅蘊含著人們對來年的美好期盼,更是記錄民族文化的形象史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的生動載體。
25日,成都文化館新館門前喜氣洋洋,“賞年畫 過大年”新年畫作品聯展正火熱開展。來自四川夾江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夾江年畫傳承人張榮強被觀眾團團圍住。
他面前的桌上,兩塊雕刻精致的刻板上涂滿了紅色顏料。只見他將畫紙輕輕覆蓋在刻板上,用特制的大刷子在紙上來回刷印。反復數次后揭開,一幅線條細膩的“五谷豐登”年畫就成了。年畫被揭開的剎那,觀眾紛紛鼓掌喝彩。
在浙江嘉興,曹亞萍帶著外孫女來到秀洲區農民畫藝術館欣賞年畫藝術。色彩濃郁的年畫、造型別致的花燈、地面五彩斑斕的投影……秀洲區農民畫藝術館2000多平方米的展廳里正在展出不同風格的年畫作品。
“這些年畫貼近生活,傳遞著美好祝福,讓孩子在感受年味的同時,能近距離接受藝術的熏陶。還希望透過這些溫暖的顏色,能讓她們看到我們日新月異的美好生活。”曹亞萍說。
在深圳市的光明烙畫基地,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色彩鮮亮的年畫作品掛滿了喜慶的紅色展墻。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里展出的新年畫營造出濃郁的節日文化氛圍,描繪出新時代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新圖景。在沈陽渾南區的祝家大集,新年畫更是和地方戲曲、秧歌、高蹺一起“送”到了村民家門口。
一張張年畫,透著濃濃的年味,帶著滿滿的喜慶,記錄著人民的美好生活。
在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農民畫藝術館展出的年畫作品《美好生活樂淘淘》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鮮亮的綠色鋪就底色,上繪魚翔淺底、雞鳴桑樹顛、狗吠深巷等圖景,江南水鄉新農村新生活的美麗圖景躍然紙上。
“這幅畫描繪的是當地梅家蕩的鄉村風景,養青魚、雞鴨是農民致富的方式之一。”該畫作者朱建芬向記者介紹,自己從小在農村長大,對農村場景熟稔于心。她說,從最初的漆畫到黑白版畫再到現在的農民畫成品,這幅畫之所以創作了整整一年,是因為她想用100多種顏色勾勒出農民鮮活飽滿的新生活。
“年畫傳遞著民間的新年祝福,充滿了喜慶,大多采用大紅大黃等鮮艷的色彩,注重情趣和造型的表現,人物生動可愛,富有活力……”深圳市烙畫藝術協會會長張守福說,作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年畫的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有機結合,符合人民群眾的審美取向和文化需求,這是年畫藝術根深葉茂、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作為一種與時俱進的藝術形式,新年畫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在一組以北京冬奧會為題材的年畫前,深圳市民李百軍駐足欣賞。“感覺很有新鮮感。年畫這一傳統藝術,正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進步。”
如今的年畫在題材上不局限于門神畫,還有各地的風俗人情;形式上除了傳統的木刻雕版,還有農民畫、剪紙、數碼作品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
“傳統意義的年畫以歷史故事神話人物為主,而我們這次畫展以新的年畫形式呈現,反映新時代人民小康生活的新圖景,展現文明的新風尚。”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文化館副館長楊海萍介紹,展出的260余件作品來自全國各地,在題材和形式上都有創新。
越來越多新年畫在形式和內容的創新中拓展著新玩法。在位于北京勸業場的新年畫展覽會場里,VR動態觀展、人臉識別互動、春聯互動……數字技術賦予年畫全新氣質。其中一處“百虎”吊掛,以燈籠為載體,上繪形態各異的老虎形象,讓觀眾沉浸式地體驗年文化的魅力。
新年畫正在以新的姿態將文化傳承的“接力棒”傳給后來人。25日,成都市文化館年畫班的小學員、9歲男孩劉駿熹一大早就來到成都文化館新館觀展。他告訴記者,他非常享受學習年畫創作的過程。年畫鮮艷的色彩和活潑的形象讓他感到很快樂。
帶著2歲半的孫子前來觀展的成都市民孫蓉華說:“中華文明就應該如此代代相傳。”
“中國年畫正在返本開新。它連接著我們關于中國年的共同記憶,正在歲月長河中泛起新的光澤。”四川省成都市文化館副館長徐智斌說。(記者張漫子、袁秋岳、唐弢、孫麗萍、鄧瑞璇、劉恩黎、趙洪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