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4-12-18 16:54:12
【學思踐悟】
作者:張鵬楊、馮闊(分別系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講師)
人類社會的產業變革始終伴隨著實體經濟與先進生產力的融合,歷史上實體經濟先后與機械、電氣和信息技術融合,誕生了三次偉大的工業革命。當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演進,推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順應了歷史發展規律,對我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意義重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應深刻理解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關系,找準融合中的關鍵點精準發力。
深刻理解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關系
實體經濟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從需求端看,實體經濟豐富的應用場景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依托空間。多樣化的實體業態催生了大量的數字新業態,如農業生產和商品銷售等領域催生了智慧農業、電子商務等數字新業態。實體經濟中的不同領域對技術的需求也牽引了數字技術的創新方向,如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促進了大數據可視化分析、數據挖掘、全息影像等技術的發展。從供給端看,實體經濟中產生的數據供給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源泉。企業、用戶、政府和公共機構在生產、消費和服務中產生的海量數據,成為數字經濟的核心資源和關鍵生產要素,驅動著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此外,數字經濟也離不開基礎材料、元器件、工藝等底層產業的基礎支撐,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就得益于此。當前,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較快提升,擁有全球最完備的工業體系,給數字經濟發展奠定了較為扎實的產業根基。
數字經濟是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首先,數字經濟提升實體經濟生產效率并進一步破解“資源約束”。實體經濟依靠傳統要素發展時,在其發展進程中存在顯著的“投入約束”和“效率瓶頸”。數字經濟則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特征,能夠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效率提升。數據要素具有報酬遞增、低成本的特征,能夠突破傳統要素約束下的產出局限,提升實體產業資源配置效率。數字經濟催生新的生產模式如“黑燈工廠”,也稱“智慧工廠”,實現傳統要素如勞動和資本的重新組合,能夠大幅提高實體經濟的勞動生產率。其次,數字經濟有助于化解實體經濟中的各類風險。機器人等技術的日益普及,可以降低實體經濟對人工的依賴,緩解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沖擊;電子商務的發展,通過構建全國性、全球化的統一線上大市場,可以打破產業、地域限制,克服區域市場分割和全球市場“碎片化”問題;智能運輸、倉儲和智慧供應鏈的發展,可以優化供應流程,提升風險預警能力,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最后,數字經濟能夠促進實體經濟的價值增值。在企業生產方面,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推動產品質量升級和價值鏈地位攀升,進而提升企業的市場話語權和產品附加率;在大眾消費方面,數字經濟可以提升消費的舒適性和體驗感,增強消費者的品牌感知度,進而提高商品和服務的溢價能力。
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共同統籌于“數實融合”框架。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發展的目的是統一的,均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二者作為“數實融合”的兩個核心內容,互為依賴、相輔相成,甚至相互轉化。在數實融合中,實體經濟成為數字化的實體經濟,伴隨著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發展將產生大量的數據要素,也會進一步反哺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產業做大做強,再次為實體經濟發展蓄力。數字經濟也必然是產業化的數字經濟,沒有產業化的數字經濟是缺乏規模、集聚和創新效應的。產業化的數字經濟一方面會加快形成數字技術和數字基建等核心基礎設施,這是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另一方面能夠加快提高數字產業的普及率和滲透率,并在此基礎上加快數字技術產品的產業化、市場化,最終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路徑
加快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著眼在“融合”,但更需在“深度”上下大功夫。應以實體經濟為基礎,全鏈條、全景式、全方位加快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
全鏈條推動實體經濟的數字技術應用。一方面,積極推進數字技術對現代產業體系的重構。農業方面應探索新形態的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加速向數字農業、智慧農業轉型;制造業應加速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生產、經營、管理、市場等環節的全流程應用,賦能新型工業化;服務業既要聚焦生產性服務業中的數字化技術,也要創新生活性服務業的數字化供給模式,培育數字品牌和標桿企業。另一方面,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創新,進一步夯實數字技術底座。推動網絡基礎設施升級,不斷擴大接入規模和覆蓋范圍;加快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強化新型算力基礎設施支撐。在數字技術方面,加強數字基礎理論和重大科技問題研究,加快關鍵技術突破,構建和完善數字技術創新生態。
全景式挖掘實體經濟的數字應用場景。積極探索多元化應用場景,是滿足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需求的重要路徑。探索并拓展各類制造業的數字化場景,如無人駕駛、智慧供應鏈等,加快形成數字化應用場景的示范工廠和先行區。建設數字社會場景,打造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數字鄉村等新模式新業態。豐富數字化文化場景,拓展虛擬現實等數字化文化消費場景,挖掘沉浸式文化展覽等數字文化資源,提升文化消費感受,拓展文化體驗空間。多元化數字場景需要數據要素支撐,挖掘數據要素在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鼓勵市場力量挖掘商業數據價值,探索多樣化的數據開發利用機制;另一方面,推動建立合規、高效的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提升數據安全治理能力。
全方位提升實體經濟在產業融合中的數字賦能。一是重視實體經濟產業融合中的數據要素開發,提升數據挖掘、分析、管理和協同利用能力;二是提高實體經濟產業融合中的數字化運營能力,進一步降低交易和生產的成本,如以數字孿生模型模擬優化兩業生產協同過程;三是探索以數字化加速實體經濟產業融合中新產品形成的場景,構建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設計與仿真系統;四是打造實體經濟產業融合中的數字生態,依靠數字技術探索構建協同發展的合作平臺,形成可持續、可復制、可更新的合作模式。
《光明日報》(2024年12月18日 06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