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4-12-29 20:07:12
原標題:蘆葦蕩里生“綠金”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原標題:蘆葦蕩里生“綠金”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仲冬時節,正是蘆菇豐收時。天剛蒙蒙亮,湖南益陽沙頭鎮富興村的種植工廠里已是一副忙碌的景象,采摘、分揀,農戶們仔細觀察菌傘形狀,趕在蘆菇開傘前采收;工廠外,一批剛采摘下來的蘆菇已經被收購上車,經過幾十分鐘的運輸,這些鮮嫩的菌子們便出現在當地市場,成為居民餐桌上的一道珍饈。
“你絕對想不到,這些菌子是靠‘吃’蘆葦長大的哩!”種植戶何軍一邊檢查廠房內的溫濕環境與作物長勢情況,一邊介紹起了當地的“明星特產”蘆菇。
“將蘆葦基料與菌包混合后裝進塑料筐,適宜環境下培育近四周,就能夠收獲第一茬美味蘆菇。”何軍笑嘻嘻地告訴記者,蘆菇生長周期短,采摘期卻長,一畝收益可達4萬元。
湖南益陽沙頭鎮富興村大棚里的洞庭蘆菇。人民網 劉汕攝
當地通過與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湖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使原本生長在洞庭湖蘆葦蕩的野生蘑菇在合作社基地里安了家。現在,蘆菇大家族里已有膠狀鱗傘菇、春生田頭菇、大球蓋菇等多個優勢品種,產量最高可達到8000斤一畝。
“我們現在有8個溫室菌菇大棚和近1000平方米的蘆菇高效生產工廠,同時與益陽洞庭蘆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長期包銷協議,出菇后,公司會按照約定上門收購。我們只管安心種植,不用愁銷路。”富興村村委委員黎聲波信心滿滿。
蘆葦,曾作為造紙原料,造就了沅江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隨著長江大保護戰略的實施推進,洞庭湖造紙產能大規模退出,大片蘆葦成了荒地雜草。如何實現蘆葦再利用?
變身蘆菇養料!
有了新妙用的洞庭蘆葦再次成為村民口中的“寶貝葉”“致富葉”。
而發展蘆菇產業只是當地邁出的第一步。
特色農作物種植、產品深加工、農文旅融合……為推動蘆葦資源的轉化利用,當地政府努力探索蘆葦綠色轉型發展新賽道,生長在洞庭湖畔的小野草,正在為當地發展帶來新亮點。
成片的沅江蘆葦。鐘祖彪攝
蘆筍壓片糖果、蘆筍固體飲料、蘆筍蔬菜干制品……在湖南博大天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櫥窗里,以蘆葦的幼莖——蘆筍為原材料的深加工制品琳瑯滿目。
“蘆筍無需人工栽種,綠色純天然,所以我們的產品也主打綠色健康。”公司創始人楊國舜是沅江本地人,以前在外地從事食品加工行業,2015年返鄉,看到湖邊連綿起伏的蘆葦蕩,便決定投入到蘆葦產業轉型浪潮中。
在公司自動化加工車間里,一批綠色的蘆葦膳食纖維面正等待打包裝進一個個精美禮盒中。“這款產品價格雖然略高于市場普通掛面,但銷路很好,一‘上新’便收獲了不少訂單。”楊國舜笑道,“首戰告捷”后,公司又陸續研制了蘆筍固體飲料系列、蘆筍富硒壓片糖果系列等類別產品,“都是供不應求,目前公司年產值近億元”。
湖南博大天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蘆筍膳食纖維面生產車間。受訪單位供圖
把資源變成產業,產業變成資金,這既是楊國舜回鄉創業的目標,也是當地打造蘆葦“新經濟”、充實“錢袋子”的發展思路。
沅江市蘆筍蘆菇產業管理辦公室主任熊立波給出了一組數據:目前沅江蘆筍年初加工能力達2.5萬噸、精深加工能力達0.5萬噸。截至2024年底,蘆筍產業實現綜合產值約32億元。“每到采摘季,蘆筍產業能夠為當地提供5000多個就業崗位,人均增收6000元。”
在技術創新加持下,蘆葦的開發利用正實現全面開花。
“蘆葦全身都是寶。以蘆葦為原料,公司研發出了一系列產品,包括有益腸胃的低聚木糖、冶煉陶瓷的木質素,還制造出鈉電池負極材料。”湖南安環維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陳慶介紹,目前公司年產值約3億元,帶動當地600多人就業。
企業發展越來越好,村民腰包越來越鼓,周邊環境也越來越美。放眼望去,洞庭湖邊的一大片蘆葦蕩,已經變成當地的“聚寶盆”。
“現在來拍照打卡的人可不少哩,我這農家樂里的生意也紅火了不少。”臨近中午,沅江市小河咀村村民楊慧群忙了起來,點菜、配菜、招呼客人,“很多游客來吃蘆筍、賞蘆花,特別是夏秋兩季蘆葦茂盛時,不提前訂都沒位置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