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4-12-30 16:20:12
原標題:2024·百姓身邊科技事|中醫診療增添“科技智慧”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2024·百姓身邊科技事|中醫診療增添“科技智慧”
來源:新華社
“請伸出舌頭,舌尖向下……”根據提示拍張舌象照片,就能快速獲得體質等健康數據。這樣的場景,已屢見不鮮。
四診儀望聞問切、智能診斷系統輔助開方、熱敏灸機器人施灸治療……回望2024年,科技的加持讓傳承數千年的中醫藥變得新潮,更加豐富的中醫智慧診療手段給看病求醫帶來全新體驗。
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參觀者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展位體驗中醫智能設備。(中國中醫科學院供圖)
戴上“腕帶”,機器人就能快速破解“體質密碼”;將手放在診脈設備上,詳細的健康報告幾秒出爐……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各式中醫藥智能化產品賺足眼球。
中國中醫科學院展位前,觀眾爭相體驗“大醫金匱”AI問診。這一中醫智能健康管理平臺通過引導式多輪問診,能夠實現常見病健康自檢、中醫養生知識問答、中醫方藥解析及輔助中醫臨床診療等功能。
從基層中醫館到三甲中醫醫院,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正在為中醫診療增添全新“智慧”。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里的智能針灸銅人。新華社記者 田曉航 攝
在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枯燥的候診變成有趣的“自我保健課”:觸摸智能針灸銅人身上的穴位,一旁的顯示屏就會“圖文聲”并茂介紹穴位知識;利用健康自測設備,可快速獲知中醫體質、舌象、人體成分等9類健康數據。
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楊洪軍指出,智能設備不僅為青年中醫醫師提供學習工具和輔助診療手段,還能為廣大基層醫師的診療決策提供幫助,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智能審方、自動化調配、“云煎藥”……插上科技的翅膀,中藥藥事服務也比從前更加便捷、精準、優質。
在山東多地,依托“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智慧共享中藥房實時掌握處方接方、調配、煎煮等信息,配以智能全自動煎藥機、自動打包機等設備,最快當天就能將藥送到患者家中,還能有效解決基層醫療機構飲片配備不全、質量不高問題。
2024年11月10日,在位于安徽亳州的華佗國藥股份有限公司的中藥智能化提取車間,工作人員查看設備運行情況。新華社記者 傅天 攝
讓患者更快用上好藥、新藥,更離不開科技創新。
復旦大學研究發現青蒿素類衍生物能夠顯著改善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疾病表型,從根本上改善激素失衡的問題;廣州中醫藥大學研究團隊證實針刺能顯著減少藥物依賴患者美沙酮維持劑量和阿片類藥物需求……中醫藥重大科研成果不斷涌現。
而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模式日益完善,讓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更加便利。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建成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帶動臨床科室開展痰熱清注射液、黃葵膠囊等中藥制劑安全性研究;醫院同時建設中醫藥成果轉化服務體系網,讓研究成果精準高效轉化,盡早造?;颊?。
中醫藥加速與多學科交叉融合、與新興數字技術緊密結合,已是大勢所趨。
鼓勵中醫醫療機構推動業務流程數字化轉型,打造集預防、治療、康復、個人健康管理于一體的數字中醫藥服務模式;鼓勵研發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智能電子病歷、智能預診隨訪等系統……202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數據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數字中醫藥發展的若干意見》,勾勒出未來3至5年的“數智中醫藥”發展全景圖。
“本草小象”“醫源小助”“數字中醫人”……隨著更多“智能中醫健康顧問”化身手機應用,“治未病”甚至不必去醫院,動動手指就能“掌管”健康。
當“為全生命周期護航”的健康中國同數智技術緊密相擁,人們對中醫藥的期待更加熱切。(記者田曉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