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以“新”為底 制造業轉型升級駛入快車道

來源:人民網

作者:

2024-12-31 15:52:12

近年來,制造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壓艙石”,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為經濟回升向好注入澎湃新動能。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比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46%。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比上月加快1.0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8%,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個百分點。

裝備制造業作為制造業的關鍵領域,正不斷夯實著我國的工業基本盤。三峽集團漳浦二期海上風電場全部并網發電,標志著我國海上風電大型化發展實現新突破;C919大型客機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干線飛機,其成功研制和交付使用,彰顯了我國裝備制造業在航空領域的強勁實力;我國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首臺樣機已成功下線,對我國燃氣輪機基礎學科進步、產業技術發展具有顯著的帶動輻射作用。

制造業不斷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著力促進裝備制造業穩定增長,謀劃新一輪裝備制造業穩增長政策。通過推動出臺增量措施,深入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提振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積極培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低空裝備、服務機器人等新增長引擎,為工業經濟穩增長多作貢獻。

高技術制造業的蓬勃發展,正成為拉動我國工業增長的重要力量。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關兵介紹,今年以來,高技術制造業運行穩定,增速持續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

數據顯示,11月份,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1.1%、29.3%、8.7%。

這些新動能行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充分展現了我國工業經濟的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更為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與此同時,各地相關部門積極賦能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上海市開展的“工賦鏈主”培育行動,旨在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通過“鏈主”企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推動制造業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浙江省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為引領,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通過建設產業大腦,實現數據共享和智能決策,支持未來工廠的建設和發展;廣東省探索“鏈式改造”模式,通過優化產業布局、加強產業鏈合作、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等措施,推動制造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

“在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工信部還將實施好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推進工業母機、智能制造系統和機器人等重大科技項目,全鏈條推進技術攻關和成果應用,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同時,加快建設中試驗證平臺,不斷提升產業基礎公共服務能力?!惫ば挪肯嚓P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在“雙碳”背景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厚植清潔底色。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總工程師秦海林表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工業作為節能降碳的重要領域,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巨、前景可期。

在推動制造業綠色轉型的過程中,要注重用產業發展的思維解決綠色方面的短板弱項。秦海林建議,在轉型中實現更好的發展,不僅要提升單個企業的綠色發展水平,更要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提升整個產業鏈的綠色發展水平。

(責編:喬業瓊、高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各地冰雪旅游熱度攀升

[詳細]
央視新聞 2024-12-31

兩節臨近 市場旺活力足

[詳細]
央視新聞 2024-12-31

“走出去”,中國步履更堅定(望海樓)

[詳細]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4-12-31
新華社經濟隨筆:科技“紅娘”走俏的啟示

新華社經濟隨筆:科技“紅娘”走俏的啟示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題 新華社經濟隨筆 科技“紅娘”走俏的啟示新華社記者張辛欣、林光耀近日,記者在調研時了解到一個正在走俏的職業 技...[詳細]
新華社客戶端 2024-12-31
山東鄆城隨官屯鎮打出鄉村振興“組合拳”

山東鄆城隨官屯鎮打出鄉村振興“組合拳”

新華社客戶端濟南12月31日電“我們要著力在鄉村組織、產業、人才、文化、生態上‘五指成拳’,打出鄉村振興‘組合拳’,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詳細]
新華社客戶端 2024-12-31
數說中國|護權益!“新職傷”參保已超1000萬人

數說中國|護權益!“新職傷”參保已超1000萬人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在北京、上海等7省市的美團、餓了么、閃送、貨拉拉等7家平臺企業試點的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兩年多來取得...[詳細]
新華社客戶端 2024-12-31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