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5-01-15 21:22:01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春運“一杯水”的背后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春運“一杯水”的背后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福州1月15日電(記者周義)春運歸途,口渴接上一杯熱水,餓了泡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方便面……成為許多鐵路旅客的“標配”。這捧在手心的熱、流進胃里的暖,無不飽含著護水工的辛勞。
護水工,是鐵路眾多工種之一,負責儲水箱的清洗、消殺,保障車站及列車旅客喝上“放心水”。當記者見到他們時,他們正前往福州南站護水。
福州南站,是我國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跨海高鐵——福廈高鐵的始發站。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站,進入春運后,這里每天有68趟列車停留經過,用水一天能達到300噸之多,約等于60萬瓶500毫升礦泉水的量。
而這些水,通過縱橫交錯的地下管道,從20座大型儲水箱源源不斷輸送過來。管道聽漏,便成為護水工的主要職責之一。“聽漏,是利用聲音判斷管道是否漏水,因此要盡可能排除環境的干擾。”福州房建公寓段給水綜合工區工長吳錦龍說。
要排除環境噪音,就意味著“聽漏人”必須在寂靜的凌晨出動。
1月14日凌晨,護水工出發尋聲。一根聽音桿,一頭覆在耳上,一頭插在泥土里或者貼在水泥地上,草叢、溝坎、井下……每走一兩步就要停下來聽一聽。接近疑似漏水點附近要一邊慢慢走一邊仔細聽,直到確定漏水點,整個過程需要彎腰行走幾公里。
護水工正在尋聲聽漏。新華社記者 周義 攝
巡檢完畢,護水工們就要深入儲水箱清洗內壁,這與旅客的用水安全息息相關。
儲水箱是一個長、寬各12米,高4.5米的“巨大鐵盒”,為防蚊蟲、灰塵,常年密閉,進去前需做好萬全準備。
首先是有毒氣體檢測。記者和護水工一行人爬到水箱頂部,護水工林建輝戴著防毒面具和探照燈,打開了水箱蓋。一個黑漆漆的洞口露出,直徑很小,一次只能通過一個人,洞口處一條鋼梯直達底部。林建輝小心翼翼地扒著鋼梯“下箱”,到底后掏出氣體檢測儀,待了一會兒后再慢慢爬了上來。
只見檢測儀上顯示一氧化碳、硫化氫等的濃度均為0,氧氣含量為20.9%,符合作業條件。
于是,護水工們穿戴好防護服、安全帽、手套,系好安全繩挨個進入水箱。“切記戴手套,里面很容易割手。”吳錦龍再三叮囑記者,里面的鋼架鋒利,務必小心。
進入箱內, 與記者想象的空蕩蕩的畫面截然不同,只見50余平方米的空間內,縱橫交錯著上百根不銹鋼支架,環境又黑又濕又悶,好似“桑拿房般的鋼鐵森林”。護水工們用安全繩綁在支架上,懸在半空中開始清洗水箱的上半部分。
護水工在清洗水箱。新華社發(施辰靜 攝)
調試好加壓水槍,對準箱體內壁,一股強力水柱激射而出。在水柱的沖擊下,箱體附著的水垢被沖刷至底部。“這些密布的支架上也有水垢,不能放過。”吳錦龍扣換安全帶,在半空中靈活地輾轉騰挪,把隱藏在鋼架死角的污垢一一刷凈。
不一會兒,四濺的水霧彌漫整個水箱,視線變得模糊不清,防護服也被打濕。不知過了多久,空中作業結束,吳錦龍和工友們來到水箱底部,用清掃刷打掃,并將水流匯攏引向排污口。他們或弓腰或跨步,一不留神便會撞上鋼架,沒活動幾下,額頭、臉頰布滿水珠。
最后,還要對整個水箱再進行消毒殺菌,“護水”工作才算完成。爬出水箱,護水工們的白色防護服上已污漬斑斑,時間距離“剛下箱”時,已經過去了4個鐘頭。
望著重新注入的清水,護水工們說,他們沒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只希望寒冬臘月的回家路上,溫暖從他們“護”的這一杯水傳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