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5-03-08 14:30:03
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搶抓發展機遇 AI塑造未來
來源:中國證券報
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搶抓發展機遇 AI塑造未來
來源: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王婧涵
“在我看來,AI技術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最佳代表,它對人類生活、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比之前的互聯網更大。”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AI的發展不僅推動了華工科技光模塊、智能制造等業務的快速增長,也讓馬新強對科技時代人才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反復提及科技創新中青年人才的重要性,“年輕人在思想上沒有禁錮,對創新技術研發來說是更高效的。”
DeepSeek降低企業硬件需求
經過多年的技術、產品積淀,華工科技形成了以激光加工技術為支撐的智能制造裝備業務,以光芯片、光模塊為支撐的光聯接、無線聯接業務,以敏感電子技術為支撐的傳感器業務格局。隨著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數據中心、算力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加速,行業對光模塊的需求大幅增長,得到市場廣泛關注。
“DeepSeek的出現會讓國內AI應用場景變得越來越多。此前,OpenAI等大模型對算力的要求極高,很多企業負擔不起。而DeepSeek降低了使用的硬件需求,以前許多我們沒有想過的應用場景都會出現,更多企業將有機會部署一些小的數據中心、算力中心等設施,這對華工科技業務發展是明顯利好。”馬新強表示。
馬新強表示,華工科技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隨著消費升級、新興技術不斷涌現,未來公司不會再進行“同質化競爭”,公司產品定位聚焦于行業首發、行業領先和“專精特新”。
在搶抓AI發展機遇的同時,華工科技也在推進企業辦公流程中積極融入AI,提升辦公和研發效率。
激發青年人才創新動能
杭州“六小龍”成為科技創新中的現象級案例,這不僅意味著科學技術發展已進入關鍵階段,還展現了青年人才在創新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馬新強在與青年人才溝通中發現,目前對青年人才的評價體系、資源配置方式、能力培養上都有可以優化的地方。
“在基礎研究、戰略性前沿技術等領域,科技成果突破起碼需要五六年,有些甚至要窮盡終身。但即便是實驗的數據、失敗教訓的積累也有重要的價值,如果僅采用‘里程碑式’標準評估,對人才的發展是不利的。一味追求短期內的績效,也會導致科研創新節奏被打亂。”馬新強表示。
在平衡資源配置方面,馬新強表示,現在科技研發中的重要科研經費、創新資源仍存在代際壟斷現象,人才計劃、科技項目多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傾斜,而掌握硬科技的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青年科創人才受益有限。
“科研院所進行了很多戰略級的研究,但那些最容易為老百姓所感受到的科技變革和在生活中應用廣泛的前沿技術,絕大多數都來自年輕的創新團隊、創業團隊。國家研發投入也應該向年輕創新團隊、創新人才傾斜。”馬新強說。
面對行業激烈競爭,馬新強表示,華工科技發展的核心抓手就是人才。
華工科技表示,計劃五年內招聘500名博士、2000名碩士,將研發團隊規模擴至5000人,并通過短期激勵與長期股權計劃留住核心人才。
此外,華工科技還構建了華工科技中央研究院+各子公司技術中心的兩級研發體系,前者作為技術總部,圍繞下一代技術開展研發,后者圍繞現有產品的迭代升級和行業需求的“專精特新”產品進行開發。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