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兩會第一觀察|創新鏈、產業鏈,總書記要求“無縫對接”

來源:新華社

作者:

2025-03-09 13:21:03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以此為基本路徑發展新質生產力“劃重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對這兩條“鏈”的關注一以貫之。

2013年3月,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討論,強調“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集產業發展需求,集成各類創新資源”,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

2018年5月,出席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以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籬笆墻”、疏通“快車道”為喻,明確“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

2024年9月,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強調“鼓勵區域內高校、科研院所等布局建設技術轉移和產業化服務機制,提高產業鏈創新鏈協同水平”。

對于二者的關系,從“有機銜接”“精準對接”“提高協同水平”,到此次講的“無縫對接”,理念不斷發展,要求持續深化。

高度重視,源于對時與勢的深刻判斷。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來自科技界的全國政協委員趙宇亮在發言中提到,創新鏈與產業鏈“相望難相見”,是阻礙新質生產力形成的卡點。

總書記回應道:“過去研究和生產是‘兩張皮’,現在科研成果轉化率比過去高得多了,特別是企業自身直接研發形成成果轉化,院校和企業形成共同體,這樣的趨勢、方向是對的,要快馬加鞭,把激勵、促進政策進一步抓好。”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應對復雜嚴峻外部環境、搶抓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都迫切需要我們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從而更好把握發展主動。

“經過這些年努力,科技創新氛圍濃厚,產業創新百舸爭流,兩者融合勢頭良好,但某些體制機制不順的問題仍然存在。”在今年全國兩會江蘇代表團審議現場,總書記深刻指出成績與問題。

工作怎么抓?習近平總書記從三個維度作出重要部署。

抓科技創新——

5日,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明確提出,要著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這既是要求堅持產業化導向,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把科技創新真正落到產業發展上;也是強調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放眼長遠,教育、科技、人才要一體發展,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

從國產大飛機、大型船舶家族再添新丁,到深度求索、宇樹科技等火爆出圈,進入2025年,創新成果密集“刷屏”。創新鏈的好技術轉化為產業鏈的新應用,既提振了信心,也讓人們看到了技術變革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力。

抓產業創新——

產業是科技創新的載體,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實支撐。抓產業創新,既要加快開辟新領域新賽道,也要煥新升級傳統動能。

這次全國兩會上,總書記強調“要守牢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并重”,深刻闡明了產業創新的立足點和戰略方向。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基所在,只有牢牢守住這個根基,才能為產業創新提供堅實支撐;傳統產業是家底、是優勢,在改造升級中迸發新活力,才能更好穩住基本盤;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事關經濟發展的潛力與空間……歸根結底,就是要堅持辯證思維和系統觀念,做好統籌兼顧、因地制宜。

抓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產力,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提出了更為迫切的需求。

在湖南,指出“要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方面下更大功夫”;在福建,強調“要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赴遼寧,指出“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在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這個問題。

當前在實踐中,兩“鏈”融合還存在堵點、卡點,比如,創新要素流動不暢、科技服務體系不夠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率低……這涉及創新生態和產業生態的優化問題,有賴于以改革創新的辦法進一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5日,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指出,要搭建平臺、健全體制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

6日,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時,總書記要求,打造校企地聯合創新平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

平臺、機制、主體地位、效能……一個個關鍵詞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點穴”: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和服務體系,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疏通創新鏈和產業鏈銜接上的體制機制關卡,讓要素更順暢流動;充分發揮企業在兩“鏈”融合中的優勢和作用,最大程度激發發展活力與潛能。

創新鏈與產業鏈無縫對接的背后,是對產業規律、創新規律、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讓創新更好賦能產業,產業更好激發創新,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培育更多向“新”求“質”的發展動能,將持續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責任編輯:孫延泊 王全 梁延菊 郭常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人民日報“讀者點題”:今年GDP預期目標為何定在“5%左右”?

人民日報“讀者點題”:今年GDP預期目標為何定在“5%左右”?

原標題 今年GDP預期目標為何定在“5%左右”。每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GDP增速目標都很受關注。2003年以來,除受疫情等影響較大的2020年外,...[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5-03-09

今年GDP預期目標為何定在“5%左右”?(讀者點題·共同關注)

每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GDP增速目標都很受關注。今年的預期目標為何定在“5%左右”。2003年以來,除受疫情等影響較大的2020年外,我國均設...[詳細]
人民網 2025-03-09
林毅夫委員:會開船的人,逆風也能開好

林毅夫委員:會開船的人,逆風也能開好

原標題 會開船的人,逆風也能開好只要把國內的事做好,不管外部環境如何,我們總能乘風破浪前進。我相信,沿著我們的道路,用好我們的優勢...[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5-03-09
走近2025年“最美巾幗奮斗者”

走近2025年“最美巾幗奮斗者”

原標題 巾幗綻芳華奮進新征程——走近2025年“最美巾幗奮斗者”巾幗榜樣,引領奮進步伐;巾幗風采,映照時代榮光。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5-03-09

住魯全國政協委員圍繞中心大局積極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開幕以來,住魯全國政協委員堅持為國履職、為民盡責,圍繞中心大局,通過提案、大會發言、小組和聯組討論、反映社情...[詳細]
人民網山東頻道 2025-03-09

山東:從一粒玉米種子看大國糧倉

■編者按糧食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農業發展水平、糧食穩定安全供給能力的重要指標。初春時節,乍暖還寒,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的70多名技...[詳細]
人民網山東頻道 2025-03-09

山東:讓信用企業甩掉保證金“包袱”

“我們屬于最高信用等級3A級,符合政策要求,可以享受保證金免繳政策。這樣一來,大大緩解了企業在招投標方面的資金壓力。家政服務涉及千家...[詳細]
人民網山東頻道 2025-03-09

特朗普關稅政策重創美國經濟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題 特朗普關稅政策重創美國經濟??新華社記者張毅榮??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簽署行政令,調整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關稅...[詳細]
新華網 2025-03-09
兩會觀察·數說中國經濟|從“10%左右”看數字經濟煥發新活力

兩會觀察·數說中國經濟|從“10%左右”看數字經濟煥發新活力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經濟參考報》3月9日刊發文章《兩會觀察·數說中國經濟丨從“10%左右”看數字經濟煥發新活力》。不少代表委員和業內人...[詳細]
新華社客戶端 2025-03-09
兩會觀察·2025政策新動向丨全方位擴內需明確路線圖

兩會觀察·2025政策新動向丨全方位擴內需明確路線圖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經濟參考報》3月9日刊發文章《兩會觀察·2025政策新動向丨全方位擴內需明確路線圖》。文章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詳細]
新華社客戶端 2025-03-09
馬斯克與魯比奧不和?特朗普再否認

馬斯克與魯比奧不和?特朗普再否認

新華社華盛頓3月8日電美國總統特朗普8日在其創建的“真實社交”平臺上發文,再次否認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和負責政府效率部事務的馬斯克不和的...[詳細]
新華社客戶端 2025-03-09
2月份CPI為何同比由漲轉降?官方解讀來了

2月份CPI為何同比由漲轉降?官方解讀來了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解讀2025年2月份CPI和PPI數據 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0.7%;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5-03-09
新華全媒+|鄉野迎春暉——各地不違農時積極春耕備耕掃描

新華全媒+|鄉野迎春暉——各地不違農時積極春耕備耕掃描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題 鄉野迎春暉——各地不違農時積極春耕備耕掃描新華社記者韓佳諾、古一平、魏弘毅春回大地,萬象“耕”新。準備農資、...[詳細]
新華社客戶端 2025-03-09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