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2025-03-24 10:57:03
原標題:黃河之上“搭積木”,工廠里面建橋梁
來源:大眾日報 02版
原標題:黃河之上“搭積木”,工廠里面建橋梁
來源:大眾日報 02版
江河之上,特大橋如巨龍舒展身姿;山海之間,高速路似玉帶蜿蜒向前……當下,正值山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黃金施工期,記者深入省內多個高速公路項目,觀察發現科技創新正強力驅動傳統基建向智慧基建轉型。
在京臺高速齊河至濟南段改擴建項目沉浸式體驗館,未來圖景令人震撼:十二車道高速公路采用兩側拼寬+單側分離+兩側分組合式擴建方案,如立體蛟龍穿行于城市森林。作為全國首個六改十二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該項目創下黃河下游最大跨徑橋梁等七項全國首創。
建造這樣的超級工程,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是破題關鍵。
黃河之上,項目大橋塔身高聳,橋身與運營中的老橋平行,距離僅60米。為減少黃河水中施工,項目選擇在老橋單側新建六車道,成為國內首個高速公路改擴建黃河特大橋并橋建設項目。
“項目在國內首次應用了鋼殼-混凝土混合橋塔,鋼殼既承擔結構受力,又作為澆筑模板,施工精度和速度提升30%,對既有交通影響降低40%。”項目總工于臣表示,為分析大橋改擴建前后對黃河河道發展的影響,項目開展了針對性課題研究,形成了橋位下游河道工程防護技術,實現施工風險自動監測、識別、預警。
因大橋為單側新建,分離加寬的路段需要兩次跨越既有通行的老路,與大橋相連。跨越,肯定是角度越小越安全。為此,項目采用了墩旁支架整聯拼裝整聯橫向頂推的工藝,解決了下方跨越高速而導致的施工難度大、無法直接在橋位安裝支架進行施工等問題,最終實現8度跨越既有京臺高速,且不中斷交通的目標。
跨越既有老路,以后要養護必然影響通行。為保障通行不間斷,項目跨越現有高速的橋梁結構采用鋼蓋梁+鋼混組合梁的結構形式,鋼蓋梁及鋼梁均采用免涂裝耐候鋼,耐候鋼通過在表面形成“銹層”保護膜,使其承載力和使用壽命均提高10%以上。“看到橋體生銹不必擔心,這正是科技賦予的保護色。”于臣笑道。
沿黃河北上,慶云至章丘高速黃河特大橋正刷新世界紀錄。這座在建的連續梁橋以350米跨徑打破同類橋梁紀錄。“我們創新采用鋼箱梁+UHPC疊合結構,這種結構巧妙結合了鋼箱梁的卓越抗拉性能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梁的優異抗壓性能,為大跨徑跨越黃河提供了穩定支撐。”項目工程技術部部長岳秀鵬說。
作為國家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項目(自動駕駛和智能建造方向),項目大規模應用了工廠化生產預制構件,“預制”好進場,進場后“搭積木”拼裝,提高建設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成本,優化了施工環境。數據顯示,項目主橋開展的UHPC—鋼箱疊合梁智能制造試點,縮短項目建設工期6個月,提高橋梁耐久性50%。
安全是項目建設的生命線。在濟南至寧津高速,AI與物聯網技術筑起智慧防線。
現場,項目二標安全總監魏振偉向記者演示了項目自主研發的施工現場安全隱患智能監測系統。他介紹,通過人工智能算法賦能普通監控設備,能自動識別64種常見隱患,深度覆蓋典型作業場景,發現隱患即時推送給現場一線管理人員,自動督促隱患整改。此外,基于物聯網技術,對配電設備及線路的電流、電壓、溫度等參數進行24小時監測,結合云平臺分析,實時預警電氣火災、違規接線等隱患,實現電氣安全“防患于未然”。
聚焦數智發展,山東高速集團工程管理部副部長張偉表示,下一步將編制高速公路建設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在數字化轉型、智慧高速、綠色低碳、智能建造等重點環節發力,實現工程建設與數字智慧融合發展,推動每個項目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再進一步。(常青)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