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全鏈條協同聯動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2025-04-01 14:36:04

作者:劉旭友,(中共貴州省委黨校貴州發展制度保障高端智庫教授)

  食為政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頭等大事。糧食生產、流通、消費的每一個鏈環都與糧食安全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只有增強從糧食生產到糧食消費各鏈環的協同聯動,從全鏈條上整體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才能從根本上端牢自己的飯碗,夯實糧食安全的根基。

  1、糧食生產在糧食安全中起決定性作用

保障糧食生產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環節。影響糧食生產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農民、種子、耕地、技術等是關鍵。

農民是糧食生產的能動主體。如果沒有農民種地,即使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種子、最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最優質的肥料,糧食生產也是一句空話。收益是影響農民選擇“就業”方向的重要因素。農民種糧能掙錢,糧食生產才有保障,糧食安全才有根基。因此,提高農民收入,建立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是根本。加大對農業農村的公共基礎設施投入,完善農業保險和農業補貼,提高農民抵御風險的能力,降低農業生產經營成本,國家糧食安全才能得到保證。

種子是糧食生產的“芯片”。種子處于糧食生產的源頭,種子的好壞對于糧食生產至關重要。生物育種是世界種業發展的方向,是搶占種業制高點和解決種業“卡脖子”問題的關鍵,只有切實把種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源頭上用中國種子保障中國糧食安全。開展種業振興行動以來,我國建立了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體系,搶救性收集保護了一批珍稀、瀕危、特有的傳統優良品種,挖掘和創制了一批優異種質資源,一些重大品種實現從“0”到“1”的突破性進展,良種覆蓋范圍不斷擴大。目前,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新庫已建成運行,可滿足未來50年長期戰略保存的需求,這在保障中國糧食安全和農產品穩定供給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保障糧食安全要害在耕地。我國糧食供需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的主要原因是耕地緊約束,同時還存在耕地質量不高與后備資源不足的問題,為此,必須確保“耕地紅線一定要守住”,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決不突破”。耕地質量提升是提高糧食單產的主要因素,把永久基本農田改造成高標準農田以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對于保障糧食安全非常重要。黑土地保護和鹽堿地改造治理也是端牢中國飯碗的重要舉措。保護和利用好耕地,要堅決杜絕耕地“非糧化”,必須對違法占用耕地“零容忍”。保護和利用耕地,還要讓耕地休養生息。輪作休耕是“藏糧于地”戰略實現的有效途徑,通過輪作休耕,可以盡快恢復土壤肥力,實現耕地的可持續利用。與此同時,還要建立國家集中墾造耕地定向用于特定項目和地區以落實占補平衡機制,不斷探索耕地占補平衡的新途徑。

農業科技是糧食生產的賦能變量。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出路在科技,科學技術貫通糧食生產的全過程,能夠有效賦能農民、耕地和種子等變量,改變糧食生產函數的增長形態。縱觀古今中外糧食生產史,每一次重大進步都是由農業技術推動的。農業智能化技術的運用,使糧食生產進入新的時代;遺傳工程在農業領域的運用,帶來育種技術的革命;設施農業的發展,讓糧食生產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將繼續推動糧食生產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在生物育種、基因制種、現代灌溉技術、土壤改良提質、現代農機、合成農藥等前沿領域,我國農業新質生產力不斷取得新的突破,農業技術與物聯網、人工智能和智能裝備的跨界融合,全面提升了我國的糧食生產水平。科技全過程全方位的賦能,讓我國糧食生產插上科技的翅膀,越來越成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性要素。

  2、糧食流通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糧食流通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對保障糧食安全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社會再生產理論表明,生產對流通起決定性作用,流通對生產具有反作用。糧食流通對糧食生產的反作用表明,糧食流通是優化糧食配置、保障糧食供給、實現糧食價值的必要條件。我們可以從減損、物流、儲備和發揮糧食市場作用等方面著手保障糧食安全。

減少糧食損耗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糧食流通各環節中的損耗仍然較為嚴重。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的《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3》顯示,我國三大主糧全產業鏈浪費和損失較為嚴重,稻谷、小麥和玉米的全產業鏈損失率分別為26.2%、16.7%和18.1%,約占三大主糧總產量的20.7%;糧食全產業鏈損耗率約為12%,僅流通環節每年的糧食損耗就高達700億斤。因此,亟須通過建立系統的糧食損耗監測體系,健全糧食減損長效機制,強化科學減損能力,全鏈條提升減損服務效能,從而有效提高糧食供給水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有效的糧食物流網絡體系是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空間布局合理的糧食物流樞紐事關糧食的集散、分撥、中轉、應急以及優化配置,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核心基礎設施。正因如此,建設以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為底座,以糧食物流關鍵節點為支撐,以糧食物流樞紐為引領的智慧物流骨干網絡,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基礎工程。

糧食儲備是糧食安全的“蓄水池”。“務在四時,守在倉廩”,設置常平倉以儲備糧食是我國的傳統。當前國際局勢復雜嚴峻,糧食領域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必須重視防范糧食供需失衡風險。為此,應嚴格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持續健全多層次的糧食儲備體系,調動市場主體收儲糧食的積極性,有效利用社會倉儲設施儲糧,優化我國糧食儲備的規模、層級、品類、布局,切實提升儲備效能。

立足新發展格局保障糧食安全。要堅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在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國際循環的重要作用,加強糧食國際貿易與合作,支持有實力的中國糧商參與國際競爭,在國際糧食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中形成自身的獨特競爭優勢,提升我國在國際糧食市場的地位和話語權,確保國際糧食供應鏈的安全性、穩定性和持續性,形成國內糧食市場與國際糧食市場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格局,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更好保障糧食安全。

  3、糧食消費對糧食安全具有重要影響

糧食消費是糧食生產的終點。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我國的糧食消費從數量和質量上都對糧食生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糧食安全有了新的要求。

糧食消費習慣是影響糧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從糧食消費對糧食安全的影響來看,必須樹立大食物觀。隨著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傳統以米面為主的糧食消費習慣正在逐漸轉變,人們更加青睞豐富多樣的食物。大食物觀要求調整優化食物生產結構,不僅向主糧要食物,更要向“副食”要食物。解決糧食安全問題,要把思路打開,樹立大食物觀,超越傳統食物消費理念,拓展食物品種與來源,不僅解決“吃得飽”的問題,同時還要解決“吃得好”的問題,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以保障糧食安全。

糧食節約對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糧食消費環節存在大量浪費現象,尤以餐桌浪費為甚。糧食損耗和浪費減少了可供利用的糧食,損害了糧食供應鏈的韌性和穩定性,給糧食生產環節帶來壓力,增加了糧食安全風險。黨中央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和節約減損,持續加大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工作力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制。繼2021年中辦、國辦印發《糧食節約行動方案》后,2024年11月再次印發《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方案》,要求牢固樹立增產必須節約、節約就是增產的意識,切實降低糧食和食品損耗浪費。節約糧食刻不容緩。一方面,確保節約糧食的法律法規得到有效落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等法律對糧食浪費進行綜合治理,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另一方面,進一步營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氛圍,每年通過世界糧食日、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等深入普及節糧減損技術和營養健康知識,營造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氛圍,讓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01日 06版)

[ 責編:王蕾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中國之城|太原:黃土高原上的山水之城

中國之城|太原:黃土高原上的山水之城

新華社太原4月1日電題 太原 黃土高原上的山水之城新華社記者馬曉媛沒到太原之前,很多人會猜想這座城市 地處黃土高原,大概植被不多;煤炭...[詳細]
新華社客戶端 2025-04-01
人民日報刊文談作風建設:群眾反感“踢皮球”

人民日報刊文談作風建設:群眾反感“踢皮球”

原標題 群眾反感“踢皮球”“去個別部門辦業務,一旦遇到推諉扯皮,跑幾趟都辦不成。”一些地方就干部作風進行的調查顯示,推諉扯皮等現象...[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5-04-01
和音:為創新鏈產業鏈建起“超鏈接”

和音:為創新鏈產業鏈建起“超鏈接”

原標題 為創新鏈產業鏈建起“超鏈接”“中關村論壇智能體”、無感通行參會、百余臺智能機器人擔任“智愿者”……在剛剛閉幕的2025中關村論...[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5-04-01
4月起,公共場所攝像頭須設置顯著提示標識

4月起,公共場所攝像頭須設置顯著提示標識

原標題 《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管理條例》自4月1日起施行公共場所攝像頭須設置顯著提示標識編者按 公共安全視頻系統管理單位應當合理確...[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5-04-01
縱火、抗議……歐美多地“包圍”特斯拉

縱火、抗議……歐美多地“包圍”特斯拉

這是2024年4月15日在美國加州圣馬特奧縣拍攝的一家特斯拉汽車銷售店。新華社發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創立并擔任首席執...[詳細]
新華社客戶端 2025-04-01

抱團發展 共同致富

扎竹骨、繪圖案……走進山東濰坊安丘市大汶河旅游發展中心勝利何家屯村“欣鳶共富工坊”,工人們正忙著制作風箏。“村民在這里上班,每年少...[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5-04-01
人民論壇:創新是條向上攀登的路

人民論壇:創新是條向上攀登的路

原標題 創新是條向上攀登的路一人隨意組合積木、再分步拆解,一旁“注視”的機器人有樣學樣,很快便用自己的方式還原了整個過程。“具身智...[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5-04-01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