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2017-03-16 09:13:03
美媒稱,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學子選擇出國求學。如今,就像中國政府積極宣揚的那樣,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選擇了回國。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3月14日刊登題為《從“留學熱”到“海歸潮”,中國學生選擇了什么?》的報道稱,雖然中國政府對這股“海歸潮”引以為豪,但促使海外留學生歸國的可能并非愛國情愫,甚至也不是經濟機會,而是簽證等現實層面的因素。同時,也不是每個海外留學生都選擇了回國。
報道稱,近年來,中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國內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教育系統又頗令人受挫,從而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留學熱。官方統計數字顯示,2015年出國的留學生人數已達50多萬,是2000年的13倍多。
據教育部統計,近年來,80%的留學生選擇回國,而2006年的歸國比例僅為三分之一左右。
報道稱,其原因之一是現在的留學生群體中本科生較多。而以往的留學生一般會攻讀博士或類似高級學位,因此在國外更容易找到工作。
此外還有法律因素。在美國——民調中最熱門的中國人留學目的地——近幾年對H-1B(特殊專業工作)簽證的需求遠超規定配額,就算獲得工作機會也未必能拿到工作簽證。沒有簽證的留學生不得不另謀出路,比如申請就讀其他學位課程,或者回國尋找機會。
中國政府也大力吸引留學生回國,比如建立旨在培育歸國人員創業的產業園。2000年時,中國有大約50個此類產業園,如今已超過300個。然而,歸國人員想要真正獲得這些資源,還需要經過一道道繁復的政府審批手續。
報道稱,此外,北京等城市還給高學歷歸國人員開出落戶這一誘人條件,方便其享受各種社會福利。
近年來,中國興起了一股創業潮,這部分歸功于那些傳奇的互聯網企業家——比如阿里巴巴集團的創始人馬云等。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王輝耀說:“中國提供很多高科技機遇,比如在移動互聯網、科學和創業等領域,所以比起美國來,即便機會不是更好,起碼也是相當的。”
2014年,31歲的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碩士馮楓(音)回到北京,創立了一家教育咨詢公司。她說,自己在美國的大多數中國朋友也回國了,“在中國找工作比較容易。”
報道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的一項調查顯示,2016年,約四分之三的歸國人員月收入不低于5000元人民幣(730美元),四分之一人員的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
這個數字高于中國國內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薪資水平——中國媒體2016年報道,畢業半年的本科生平均月收入為3869元。
報道稱,但一般來說,西方國家的薪水還是高于國內,而且留學生要考慮收回高昂的留學成本。
畢業回國找工作的留學生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人們將那些運道不佳、找不到工作的歸國人員稱為“海待”(又名“海帶”)。此外,他們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
19歲的方德志(音)是佐治亞理工學院的一名三年級生,他說,中國政府支持力度大,市場上商業機會多,歸國的整體環境已經改善了不少。
方德志學的是計算機專業,他也談到,在美國有許多獲取科研經費的渠道,在中國則不然。“我的學術和行業關系網都在美國。”他說。
他打算畢業后留在美國,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或是進入科技行業工作。“要搞尖端科研,還是美國最好。”他說。
報道稱,馮楓的公司專為中國本土企業提供咨詢,促成其與美國各機構達成教育領域的合作。回北京后,她說,自己做出這個決定,一部分是出于吃貨屬性:“我對美國的食物實在是喜歡不起來——味太甜,奶酪也忒多了。”
工作人員在2013中國國際教育展上,為中國學生介紹英國私立寄宿中學的招生情況。新華社發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