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100年后的今天,俄羅斯如何看1917年革命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

2017-03-17 07:51:03

圖說:去年11月7日,俄共產黨支持者紀念十月革命勝利99周年。

100年后的今天,俄如何看1917年革命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編者按:“終結數百年的君主統治,建立蘇維埃政權,從此不可逆轉地改變了歷史”,法新社用這樣一句話概括了俄羅斯的1917年。這一年,俄先后爆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為強盛的蘇聯時代拉開序幕。2017年,這段革命歲月迎來了100周年,對于它的解讀在俄社會輿論中不斷回響。經歷過蘇聯解體的俄羅斯,如今對1917年革命的看法更為復雜:有人認為,它帶來了國家最好的時代;有人說,國家發展進程受到阻礙。俄羅斯總統普京則支持俄社會圍繞革命進行坦率而深入的評價,“絕不允許將過去的分裂、憤恨、怨恨和冷酷拉入我們現在的生活”。

1. 500場紀念活動,但要避免政治化

“在俄羅斯,3月12日通常被認為是革命的起點。”長期緊盯俄動向的美國《紐約時報》,仿佛發掘到“異常”政治信號一般說,“100年后的3月12日卻并非是國家節假日,俄政府也沒有發布類似于紀念二戰勝利時稱其是‘偉大勝利’的官方說明”。

1917年3月12日,沙皇制度垮臺;同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勝利,蘇維埃政權建立。兩場革命為蘇聯時代奠定了基礎,是俄羅斯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在西方媒體看來,100年后的俄羅斯人似乎不知道該如何看待1917年的革命歲月,在如何紀念的問題上有些“糾結”。與此同時,一些紀念活動“小心翼翼”,盡量低調。據俄羅斯《觀點報》報道,俄羅斯政府未在二月革命紀念日期間組織活動,媒體也沒有進行大量報道,只是有部分地區舉辦了小規模的紀念活動。

旅游協會“世界無國界”的工作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許多有蘇聯情結的中國游客期待在十月革命100周年趕上大型慶祝活動,不過,紀念活動更多集中在歷史學界,俄羅斯目前沒有舉行大型節慶的計劃。

去年12月,俄羅斯歷史學會根據普京總統的命令,成立了專門制訂十月革命100周年活動計劃的委員會。俄總統管理局社會項目管理部門領導人巴維爾·

澤尼科維奇稱,紀念活動將在歷史范疇內紀念,他呼吁不要將其政治化。法新社介紹說,目前俄羅斯準備舉辦500場會議、圓桌會議、展覽和藝術節以紀念1917年。莫斯科國立國際關系學院院長阿納托利·托爾庫諾夫被任命為監管官方紀念活動的委員會負責人,該委員會由電影制片人、記者和宗教領袖等人員組成。托爾庫諾夫表示,這個委員會并非由克里姆林宮指揮管理。

英國“藝術新聞”網站說,由于俄社會對1917年兩次革命和蘇聯存在矛盾心態,所以俄羅斯博物館在舉辦相關展覽時都會采取盡量不引發爭議的方式。“如果一家博物館擁有和1917年歷史相關的藏品、藝術品等,就有可能選擇舉辦和藏品有關的展覽”,歷史學家和策展人安納托里·格魯伯維斯基說。圣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采取的舉措是,集中展覽沙皇及其家人。該博物館位于荷蘭的分館展覽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回到圣彼得堡,這個展覽主要展示“沙皇的選擇和決定如何使革命變得不可避免”。位于圣彼得堡的俄羅斯國家博物館館長表示,該博物館將舉辦一場“通過人們的生活和藝術”講述相關歷史事件的展覽活動。

據說,位于莫斯科紅場的俄國家歷史博物館也將組織展覽活動。這家博物館館長表示:“我們必須面對當時和此后發生的一切:這是我們共同的歷史。我們必須勇敢說出來。我們也一定不能忘記(我們取得的)顯著成就和勝利。”

法新社稱,俄羅斯政府想借低調慶祝1917年淡化革命精神,“警告不要發生暴動事件”。但是,在成立研究紀念活動計劃委員會的會議上,俄對外情報局局長納雷什金做出了不同的解釋——舉行100周年活動旨在紀念和理解,并非慶祝,要讓那段歷史不再割裂民眾。“對一部分人來說,1917年的革命是‘大俄羅斯’的喪鐘,是‘脫歐’,使我們停止了在歐洲的發展。”俄總統文化事務特別代表米哈伊爾·什維德科伊說,“而對許多其他人而言,蘇聯時代是他們人生中的最佳時期”。他說,普京致力于團結整個國家,“任何國家層面的慶祝活動都將加劇這些分化。”

2.“兩種涇渭分明的看法在碰撞”

“分化”,這是談及俄羅斯社會對于十月革命領導人列寧、1917年革命及其后續影響看法時,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

法新社說,對于1917年革命的看法,1991年蘇聯解體是重要轉折點,“公眾越來越不再將這些革命視為勝利,而是引發幾代俄羅斯人陷入苦難的悲劇”。俄《政治雜志》主編彼得·阿科波夫稱,“君主制的消失造成國家處于無政府狀態,后來陷入內戰,數百萬人失去生命”。俄歷史學教授弗拉基米爾·拉夫羅夫稱,革命“導致千年帝國崩潰”。

俄羅斯“新地區”網站在2016年十月革命紀念日前夕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28.95%受訪者認為,這是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23.16%的人表示,11月7日的革命推動了國家發展。24.65%的受訪者說,這對俄羅斯來說是場災難,是偉大國家終結的開端。另一項列瓦達中心的調查顯示,21%的受訪者認為君主制終結是俄羅斯的災難,13%的人則持正面看法。對于列寧,40%的俄羅斯人看法正面,20%的受訪者態度負面。

65歲的莫斯科市民尤利婭對蘇聯有著深厚的感情。她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正是十月革命,蘇聯才得以建立,她眷戀著蘇聯時期的社會進步和國家強盛。在她看來,“列寧是一位英雄”。

“列寧非常勤奮,一天工作16個小時,有大量的哲學、政治學著作。他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指揮了革命,之后在5年時間里推出新的經濟政策并重建了國家,使經濟很快恢復到一戰前的水平,他是個了不起的領袖。”45歲的安東認為列寧是個天才。

而36歲的攝影師葉甫蓋尼則有不同看法,“十月革命的組織者有好的意愿——反抗資本家剝削,讓工農群眾當家作主。但這場革命開啟了殘酷的內戰”。

對于100年前的十月革命,也有年輕人表示沒有興趣。在莫斯科一家雜志社供職的娜塔莎今年30歲,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時間已經過去太久了……如今俄羅斯經濟狀況不佳,住房等各項開支都很高,她沒有空去想那段年代久遠的歷史。

“這二十多年來,關于十月革命的兩種涇渭分明的看法,一直在公眾視野里、學術界碰撞著。”俄羅斯科學思想和政治意識形態研究中心主任斯捷潘·蘇拉卡實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1991年蘇聯解體后,自由派遠離了蘇聯的意識形態,強調新的理念,并開始出現將十月革命稱作“政變或犯罪”的聲音。然而,有著社會主義情結的老蘇聯人始終認為,十月革命不僅讓蘇聯這個世界上首個社會主義國家應運而生,而且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影響,“迫使這些國家為民眾改善福利”。

“我們生活在歷史精神分裂癥之中”,《紐約時報》援引俄羅斯退休將軍、歷史學家列昂尼德·雷舍特尼克夫的話說。這名將軍曾在一次論壇上講述道,有一次他試圖向孫女解釋,為何俄城市葉卡捷琳堡既有一座供奉沙皇并將其家人奉為圣徒的教堂,還有一座紀念據認為開槍將前者射殺的當地布爾什維克指揮員的紀念碑。

3.普京的態度

隨著時代更迭,俄羅斯政府慶祝十月革命的方式發生了變化。蘇聯時期的每年11月7日,紅場上會舉行盛大的“十月革命勝利日”閱兵,1990年舉行了最后一場。蘇聯解體后,俄官方不再慶祝,將這天定為休息日。1996年,俄前總統葉利欽將這天定為“和諧和解日”。2005年,普京簽署法律將11月7日恢復為十月革命日,但這天不再是公休日。在這一天舉行的紅場閱兵,是為了紀念1941年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紅軍在接受檢閱后直接開拔前線的那場傳奇的紅場閱兵。

如今,俄羅斯政界不同黨派對1917年的看法截然不同。俄羅斯共產黨認為,如果沒有布爾什維克掌權,俄羅斯可能已經不復存在。俄共杜馬議員瓦列里拉什金曾提出議案,為紀念十月革命100周年,應將列寧的頭像印在盧布硬幣上以緬懷這位社會主義國家的奠基人。

與之相反,俄羅斯自由民主黨的立場較為負面,該黨成員列別杰夫認為,“一個偉大的國家在1917年被摧毀”。俄羅斯自由民主黨主席日里諾夫斯基一直支持將列寧遺體從紅場的列寧墓中移走。“這是一個用于慶祝隆重事件、節日和閱兵的廣場。而列寧摧毀了沙俄時期所有最好的東西。正是他開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態度是外界最關心的。去年12月1日,普京在國情咨文講話中提到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00周年紀念時表示,過去一個世紀期間,俄羅斯經歷了太多動蕩。2017年,整個俄羅斯社會都需要對革命產生的原因和帶來的影響進行一場坦率而深入的評價,“絕不允許將過去的分裂、憤恨、怨恨和冷酷拉入我們現在的生活”。

2016年1月,普京在全俄人民陣線論壇上發表講話時稱,他仍保存著蘇聯共產黨黨員證, 而且他至今喜歡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

然而在更早的2014年8月,普京在一個夏令營活動上與中學生討論歷史問題時表示,1917年俄內部政權發生劇烈晃動最終使得國家從內部崩潰。

在中國學者看來,普京對于1917年革命的看法,表現出兩面性。中國社科院俄羅斯問題專家吳恩遠1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普京對包括十月革命在內的俄羅斯歷史表示尊重。他認為,如果沒有推翻沙皇政府,那么就打不贏衛國戰爭,二戰期間打贏法西斯也是蘇維埃政府的功勞,加上上世紀50年代消除了文盲,俄羅斯人、特別是工農群體生活得到改善,共產黨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另一方面,普京認為十月革命中槍殺沙皇羅曼諾夫家族是不人道的;可以自由加入和退出的蘇聯聯邦體制是導致其解體的定時炸彈等。“普京希望消除過去的教訓,所以他在說到紀念這些革命時強調團結和諧。”吳恩遠說。

一名在俄羅斯工作的媒體人對《環球時報》說,蘇聯解體后的十年間,俄羅斯學界經歷過否定一切的歷史虛無主義統領意識形態領域的時期。從普京執政開始,俄羅斯人開始再次審視重大歷史事件。

“盡管一些人認為1917年令俄羅斯陷入浩劫,但其標志依然深深嵌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紐約時報》如是評價。無論如何,十月革命以及后來的蘇聯,與俄羅斯至今仍然依靠的軍事實力、工業基礎、社會保障體系等密切相關。而且在普京強國夢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喜歡那個他們不曾經歷過的蘇聯。

“近年來,俄羅斯民眾對社會主義革命和蘇聯歷史的興趣在上升。100年前,社會階層間的不平等催生了十月革命。蘇聯時期,醫療、教育、住房等社會福利很好。如今俄羅斯正面臨貧富差距加大、社會管理缺乏效率等問題,這些需要執政者來解決。歷史上的教訓值得今天借鑒。”俄羅斯科學思想和政治意識形態研究中心主任斯捷潘·蘇拉卡實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環球時報駐俄羅斯記者 曲頌 汪嘉波 水六 環球時報記者 李萌 丁雨晴 柳玉鵬)

[責任編輯:楊凡、蘇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澳首任駐華大使:我們如今活在一個“中國世界”

澳大利亞有必要鄭重反思我們對待盟友的方式。高夫寫道:“我們尋求在友好、合作和互信的基礎上發展與中國的關系,與我們已經擁有或尋求與其...[詳細]
環球網 2017-03-17

地方合作促進澳中關系發展

260多名華商、僑領、南澳州政府官員與當地知名企業家齊聚一堂,探討中澳商貿合作事宜。2016年是南澳州與中國山東省結成姐妹省州30周年。[詳細]
人民日報 2017-03-17

如何接住“加息的靴子”

在長達7年的實際零利率后,美元迎來了第三次加息。一個更加激進的美聯儲并非一無是處,加息意味著美國經濟強勁,這對世界經濟也有好處,美...[詳細]
人民日報 2017-03-17
特朗普不滿地方法院叫停新入境限令:這是越權!

特朗普不滿地方法院叫停新入境限令:這是越權!

美國總統特朗普15日晚說,夏威夷聯邦地區法院裁決暫停執行新版移民入境限制令的做法“越權”,稱不排除將此案上訴至美國最高法院的可能性。...[詳細]
新華社 2017-03-16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法國辦事處發生郵件爆炸事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法國辦事處發生郵件爆炸事件

3月16日,在法國首都巴黎,警察攜帶警犬抵達發生郵件爆炸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辦公大樓外。張雪飛)據法國媒體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法國...[詳細]
新華社 2017-03-16

研究發現植物葉子光合作用強則壽命短

日本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全世界數百種植物葉子的光合作用機制后發現,光合作用效率高的植物葉子壽命較短,效率低的植物葉子則壽命更...[詳細]
新華社 2017-03-16

記者手記:阿富汗窮人沒錢取暖

阿富汗剛剛經歷了近年來最冷的一個冬季,全國多數地區出現大雪極寒天氣,局部地區甚至發生雪崩,在全國范圍內造成上百人死亡,大部分災民饑...[詳細]
新華社 2017-03-16
特朗普不滿地方法院叫停新入境限令:這是越權!

特朗普不滿地方法院叫停新入境限令:這是越權!

美國總統特朗普15日晚說,夏威夷聯邦地區法院裁決暫停執行新版移民入境限制令的做法“越權”,稱不排除將此案上訴至美國最高法院的可能性。...[詳細]
新華社 2017-03-16
“拿地”主角稱安倍為其捐款 執政當局急忙“滅火”

“拿地”主角稱安倍為其捐款 執政當局急忙“滅火”

東瀛日益發酵的廉價獲取國有土地丑聞關鍵人物——“森友學園”理事長籠池16日突然指稱,在支持其辦學的“意思”中,包括首相安倍的捐款。攝...[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03-16
俄羅斯中央銀行首家境外代表處在京設立

俄羅斯中央銀行首家境外代表處在京設立

這是俄央行有史以來在境外開設的首個金融機構,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俄羅斯駐華大使杰尼索夫、俄羅斯聯邦中央銀行副行長斯科別爾金出席...[詳細]
人民網 2017-03-16
法國高中槍擊案致至少2人傷:學生作案 與恐襲無關

法國高中槍擊案致至少2人傷:學生作案 與恐襲無關

中新網3月16日電。據外媒16日報道,法國南部小鎮格拉斯一所高中16日發生槍擊事件,造成至少2人受傷。[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03-16

法國發生兩起涉恐事件

當地時間16日中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巴黎辦事處一名女雇員在打開郵件時被炸傷,目前生命垂危。法國總統奧朗德稱這是“一起恐怖襲擊”,并排...[詳細]
人民網 2017-03-16

新華時評:中美關系宜乘勢而為

美國新任國務卿蒂勒森15日開啟首次亞洲之行,并將于18日開始對中國進行首次訪問。繼此前中美元首新年通話、中美高官系列互動之后,蒂勒...[詳細]
新華社 2017-03-16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