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7-04-27 09:50:04
盡管此事件已過去一段時間,討論仍在不斷發酵:這是對中國留學生的歧視和偏見嗎?如果恰巧是你在校園遇到,你會怎么對待?如果你即將出國,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對于即將出國的準留學生,“中國人”的身份既是一張承載著豐厚歷史文化的名片,也是一個易引起他人爭議的標簽。準留學生、留學生如何看待這一問題?如果他們在國外遇到這種情況,將會做出怎樣的反應?是選擇沉默,還是予以反擊?且聽他們怎么說。
做法一:
“用自己的方式反擊”
大多數留學生和準留學生認為,即使他們的力量微乎其微,也會用自己的方式予以反擊,以維護中國留學生的尊嚴。
李陽(化名)即將赴南美洲留學。他認為,面對如此帶有歧視色彩的傳單,是一定要反擊的。“這樣的污蔑如果不應對肯定是對所有中國人尊嚴的踐踏。向校方投訴當然可以,但是我認為這樣的反擊力度不夠,因為這樣無法讓其他學生了解傳單說法的錯誤性。如果僅僅要求對方撤回這些言論,那么外國人對中國留學生的看法不會真正改變。”李陽說,“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反擊。例如,可以在這些傳單旁邊貼反駁傳單,最好是在公共范圍內進行通知。應該以這種平等、自信的姿態去駁斥他們的錯誤言行,但一定要做到立場堅定又不失禮節。”
王天鈺目前就讀于西班牙圣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學,她到西班牙已經有8個月了。雖然在這8個月的時間里她沒有遇到過類似問題,但是身為留學生還是十分關注這方面的問題。王天鈺說:“我認為中國留學生應該聯合起來,通過各種社交平臺或者媒體對此進行公開回應。公開回應不是為了宣泄中國留學生的憤怒,而是冷靜、客觀地陳述事實,向外界展示中國留學生的真實形象。讓不了解中國留學生的人真正了解我們,從而避免各種誤解。我相信,絕大部分外國民眾都是講道理并且有辨別能力的。”
“我認為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撕名牌事件中,中國留學生的回應十分漂亮。他們做了一個名為“Say My Name”的視頻,請很多中國留學生講述自己中文名字的含義。這樣既可以告訴外界,我們的名字寄托了我們家人的愿望,體現了我們祖國的文化,又可以讓人理解并尊重我們的名字,這也是尊重我們的文化。”王天鈺補充道。
做法二:
“不予理會”
面對同一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有人選擇反擊,也有人選擇不予理會。
于婉(化名)目前在法國留學。她表示,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她會不予理會。于婉直言說:“首先我認為歧視是由歷史以及其他的原因長期形成的,不會因為誰的舉報而使歧視消逝不見。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因為一個人而形成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隨著中國人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中國人的形象在外國人眼中也會越來越好。”
“貼傳單的人在毫無根據的情況下就做出這種行為,在我看來更像是跳梁小丑。你越在意,他越可能做出更多激進的事。我不屑理會這樣的人。”于婉說。
鄭愾(化名)即將赴美國留學。他表示,對于這類事件學校會給出公平地處理,中國留學生應抱以平和的心態。“我認為不應反應過激。美國是一個重法律的國家,學校會處理得較為妥當,因為這不是私人恩怨,牽扯到學校的形象。如果有人感情用事,與貼傳單的人發生爭執沖突,這不僅會影響校方的判斷和處理,甚至可能演變成暴力事件。”
做法三:
“向校方反映”
學校是每一個在校學生的后盾。對于身在異國他鄉、作為少數群體的留學生來說,遇到麻煩向學校有關部門求助是自然的。
“我可能會直接去找學校領導,讓學校領導出面解決,因為我認為學校領導是學校的權威。”留學于西班牙的吳建制說,“我出國之前就預想到可能會遇到歧視中國人的情況,到了西班牙之后果真遇到了。雖然我居住在宗教、文化氛圍濃厚的大學城,但是當地人對中國人的認知十分缺乏。有一次我晚上跑步時,遇到一些年輕人,他們對我開玩笑,說了一些不尊重的話。”
即將到美國留學的劉樂宇說:“如果遇到類似的‘傳單事件’,我會拍照取證,將傳單撕下來,向學校舉報,交給學校處理。但也希望貼傳單的人能夠自我反省,希望能夠在學校的過問和干預下,讓貼傳單的人給中國留學生一個道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