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7-07-14 09:54:07
想要更多權益,她們得一點一滴地努力
當欣德·奧黛比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民事法庭請求剝奪她父親的監護人身份時,法官們似乎滿懷同情。奧黛比向法庭陳述,當她還是個少女時,父親就對她實行強奸和毆打。后來,他禁止她出國,甚至不讓她參加母親的葬禮。她逃出家門后,父親欺騙福利機構將她扭送回家。經過詳細調查和慎重考慮,法庭決定保留這位父親的法定監護人身份,但他從此只對女兒的婚嫁有決定權。
據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報道,這一案件2016年在沙特引起軒然大波,法庭的判決推翻了該國傳統中男性對女性牢不可破的合法控制,包括對女性上學、工作、旅行、就業、開設銀行賬戶等具體事項的決定權。
作為全球信教比例最高、男權色彩最濃厚的國家之一,沙特的女性幾乎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服從男性。美國《VICE》雜志指出,這意味著女性去哪兒、是否接受教育、學習何種技能、能否踏入職場、嫁什么人,都由她的父親、丈夫、兄弟、兒子或其他男性親戚說了算。自然,女人也不能駕駛汽車。
銀行為兩性設置單獨入口,麥當勞要求前來就餐的男客和女客分列兩隊,星巴克則明確謝絕女性在露天包廂就坐。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6年發布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沙特的性別平等水平在報告涉及的145個國家中排在第141位。
但這個古老的王國正在改變。
2015年12月,沙特女性獲得了地方選舉投票權。在性別傳統表現得尤為突出的就業方面,調查機構蓋洛普發布的數據顯示,沙特的職場上幾乎沒有留給女性的空間;在少數找到工作的女性中,96%在當老師。
35歲的艾拉在沙特第二大城市吉達經營診所。她是當地唯一的女性眼科醫生,更是第一個造出義眼的沙特人。在專業領域表現卓越的她,被允許開設自己的診所前,接受了衛生部門足足4年的考察。艾拉告訴《VICE》,她有條件選擇去其他國家工作,但她認為留下來更有意義——沙特女性想要獲得更多權益,需要她們自己一點一滴地努力。
32歲的羅薩娜也是沙特職業女性的代表之一。作為該國第一位獲得企業教練格認證的女性,她致力于開設商業課程,幫助其他商業人士成為更高效的領導者。她還與沙特一些職業女性成立了互助圈子。
根據蓋洛普的調查數據,沙特是全球女性就業比例最低的國家之一,兩性之間的就業比例差距達到22%,且女性失業率極高。為了縮小這一差距,沙特政府正在行動。
黑紗之下,女性開始按自己的意愿生活
事實上,近年來沙特女性的境遇已有所改善,《經濟學人》雜志指出,該國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和封閉式社區中可以看到女性的身影。過去,她們出行必須有成年男士“陪伴”。海港城市吉達的海灘上,大膽的女士們褪下黑袍,穿上比基尼。更多人開始在黑紗下面搭配華麗亮眼的衣裙,甚至像歐美的職場女性一樣踩著纖細精巧的高跟鞋出入商場。
“多數沙特女性還不能像伊朗女性那樣摘下面紗。如果我不遮面,孩子們的家長會反對。”一位小學校長說,“但越來越多的女高中生只戴頭巾,即使她們的長輩堅決反對。在相對開放的城市,不僅有女裁縫設計色彩亮麗的長袍,還有女人在公共場合怡然自得地抽水煙。”
近年來,沙特政府派遣數萬女性前往西方國家的大學深造,在那里,姑娘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出行、穿衣和駕車。有了高等學歷保駕護航,她們中的許多人選擇回國,在利雅得等大城市的就業市場上取得一席之地。
2016年,來自吉達的法律高材生扎赫蘭創辦了沙特首家女性主導的律師事務所,準備好為女性謀取更多權益。她是沙特第一位女律師,相信女人也能為國家法律體系作貢獻。未來,她希望能激勵更多女性踏足這一行業。
31歲的莫納目前是美國陶氏化學公司沙特分公司內唯一的女性,她熱愛化學,從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畢業后赴海外留學,如今在陶氏設于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的實驗室里,與同事們一起做系統性研究。
毋庸置疑,教育對這些女性的影響尤為重要。據英國《衛報》報道,沙特正在推動賦予女性受教育的權利,該國勞工部長今年年初宣布了一項旨在促進女性就業的計劃,希望到2020年將女性就業率提升至28%。
在《VICE》采訪的沙特職業女性中,35歲的阿德職業最為特殊——她是演員兼制片人。17歲那年,阿德離開故鄉只身赴美留學,在西方文化強烈的沖擊下,她沒讀完法律系就選擇退學,進入電影學院從頭學習導演專業。4年前,阿德回到老家吉達,執導了第一部短片《圣潔》。如今,她正在為自己的第一部劇情片《我和司機》埋頭創作。留學生活對她的影響不言而喻。
《經濟學人》指出,那些從海外學成歸來的沙特女性開始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其中一些人致力于幫助本國更多的女性“啟蒙”。
32歲的巴思瑪是一家教育機構的聯合創始人和培訓主管,主要工作是向女性提供咨詢和培訓服務,包括定制教育內容及職場培訓等。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公司的3位聯合創始人都是女性。
向平權邁出一大步
在2012年前,女運動員這種職業在沙特不存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3個國家的代表隊僅限男性,分別是文萊、卡塔爾和沙特。
沙特首度允許女性參加國際體育賽事是在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當時被派出的沙赫卡尼和艾塔爾分別參加了柔道和田徑項目。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道,這兩名女運動員原本不在沙特出征奧運會的隊伍中,但在“沙特即將成為全球最后一個派出全男性奧運代表隊”的大新聞下,政府臨時決定派她們出征倫敦。
沙赫卡尼透露,她們在奧運會開幕的數周前收到邀請函,并獲得了國際奧委會補發的“外卡”,這是為增進平等而邀請特定運動員參與的一種方式。不過,這兩名女運動員須穿“恰當的服裝”,由男性監護人陪同出場,而且不能混雜在男性隊伍中。
遺憾的是,這一先例并未形成慣例。在2014年韓國仁川亞運會上,沙特再次派出全男性國家隊,政府表示原因在于“尚未有女性達到國際競賽水平”。
劃時代的一步出現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這一年共有4名沙特女運動員參與,參賽形式同樣是“外卡”。同年7月開始,沙特女性獲準入場觀賞、參與全國性賽事,或國家主辦的各種運動組織。
《赫芬頓郵報》報道稱,今年3月,沙特蓋西姆省成立了首個婦女委員會,成為該國歷史上第一個旨在保護婦女權益的政府機構。不過,外界驚奇地發現,“該機構的會議照片顯示,這是一屆由男性成員組成的婦女委員會”。
當地政府回應稱,當時參會的并非只有男性,女性參會者在另一個房間通過視頻參與會議;對沙特來說,這一組織正是向平權邁出的一大步。
(摘自《青年參考》6月28日B11版)
張寶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