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這里藏著這個國家的“黑歷史”,如今他們這樣紀念

來源:新華社

作者:

2017-09-02 15:56:09

新華社德國達豪9月2日電 (記者袁帥 張遠)達豪,距離德國慕尼黑西北約20公里的一座城市。在德國歷史上,這個地方有著特殊的意義。

1933年,德國納粹上臺,在達豪將一座停用的彈藥廠改建為集中營。這是納粹在德國興建的第一座集中營,其建設和管理方式日后被作為其他納粹集中營的“模板”。

達豪集中營營區入口處的鐵門,每一名被關押者都是從這扇門中進來。門上寫著“勞動使人自由”。強制勞動是集中營管理者用于殘害和威懾被關押者的主要手段,而門口的這句標語淡化了集中營中真實發生的殘害事件。(新華社記者袁帥攝)

至1945年4月被美軍解放時,共有來自40個國家的逾20萬人被關押在達豪及周邊附屬集中營。其中有至少41500人在關押期間死于饑餓、疾病以及虐待或處決。

戰后三年內,達豪集中營被盟軍用來關押納粹戰犯嫌疑人。1965年起,營區和火化場原址被改造為紀念館,保留并展出大量原有建筑和歷史遺物,用充分的細節來展示和銘記這里發生的慘劇,并記錄與研究納粹罪證。

達豪集中營囚犯居住的營房內部。這樣的營房一共有30座,原設計容納200人,但在戰爭后期一度容納了約2000人。(新華社記者袁帥攝)

如今,這里每年會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約100萬參觀者。

“建立達豪集中營紀念館這樣的機構,意義就是要提醒人們,類似納粹大屠殺這樣的慘劇永遠不要再發生。”德國達豪集中營紀念館館長加布里勒·漢默曼對來訪的新華社記者這樣說,“‘永不重演’,是集中營幸存者希望傳達的信息。”

記者到達達豪后,一下車就在車站多個顯著位置看到通往集中營紀念館的路標。同車前往紀念館的人群中不乏帶著孩子的德國家庭。在紀念館內,記者更是看到許多由學校組織前來參觀的青少年、以“給后代的證據”為主題的特展和“對未來的警示”等標語。

參觀者在達豪集中營營區主樓的“分流室”內參觀。“分流室”是新入營人員登記身份、上交個人物品的房間。在圖中右側的各柱子之間,當年擺放著辦公桌。新入營人員被強制在桌前列隊,脫光衣服同個人物品一同登記并上交。這種羞辱性的入營程序是一系列精神和肉體折磨的開始。(新華社記者袁帥攝)

當記者問到戰后成長起來的德國人是否還應對納粹罪行懷有負罪感時,漢默曼回答說,年輕人沒有罪責,但是應該對未來有責任感。這也是為什么德國許多學校都會組織學生來達豪參觀,并將其作為課程的一部分。

美國律師張軍對記者說,他日前剛剛攜子參觀過達豪集中營,并認同一名幸存者的話:“青年一代無需對過去負責,但他們需要對未來負責。”他還引述西班牙哲學家桑塔亞納的話說,忘記過去的人注定會重蹈覆轍。

達豪集中營營區監獄內景。達豪集中營內專門設有營區監獄,用以關押犯了錯誤的囚犯和重要人物。這里還曾設立多個“罰站牢房”——長寬均為80厘米,囚犯只能站立在其中,最長時間可達72小時。(新華社記者袁帥攝)

在談到德國社會的反思態度時,漢默曼和紀念館教育部負責人呂特根思先后向記者介紹說,德國社會最初對納粹的罪行也是選擇回避和遺忘,正是一次次對戰犯的審判,以及審判結果的公之于眾震驚了德國人,使人們的態度逐漸發生轉變。

有資料顯示,自二戰結束以來,盟軍及德國政府先后發起數百次對納粹分子的審判。無論何時,只要有充分證據,德國政府就會對當事人追查到底。就在不久前的8月2日,德國漢諾威檢方剛剛駁回一名現年96歲的前納粹黨衛軍成員的緩刑申請,逃脫了逾七十年的罪人仍要入獄服刑。

參觀者在達豪集中營內聽講解員介紹囚犯被要求佩戴的各色標志。不同顏色代表著不同的所謂“罪行”。(新華社記者袁帥攝)

正是這一次次審判讓德國民眾受到教育,認識到嚴懲法西斯的必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動德國社會反思的進程中,由幸存者及其后代成立的各種組織也發揮著積極作用。早在1955年,達豪集中營幸存者就成立了國際達豪委員會,多年來推動著收集納粹罪證、保存歷史遺跡、興建紀念館以及開展教育等各項工作。也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下,達豪集中營及其他附屬建筑才在戰后幾十年中被保留下來,逐步得到修復,并被改建成今天的教育基地,開展各項紀念活動。

2015年5月3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出席達豪集中營解放70周年紀念儀式并向達豪集中營死難者敬獻花圈。(新華社/歐新中文)

2015年5月3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出席達豪集中營解放70周年紀念儀式并發表講話,呼吁德國社會勿忘納粹政權的罪行。她說,納粹德國給受害者帶來的無盡災難超出了人們的想象,這使所有人特別是年輕一代意識到,勿忘過去是多么重要。“為了那些納粹受害者,為了我們,也為了下一代,我們絕不能忘記過去”。

在紀念館入口處的石碑上寫著一句話:“達豪——這個名字的意義在德國歷史上永遠不能抹去。”然而,在當今世界,仍有人對大屠殺等戰爭罪行持懷疑甚至是否定態度。在德國內外,仍有一些人用似是而非的言論為法西斯的罪行辯白,一些人甚至直接鼓吹種族主義等納粹理念。

達豪集中營紀念館入口處石碑,上面寫著:“達豪——這個名字的意義在德國歷史上永遠不能抹去。”(新華社記者袁帥攝)

在紀念館的信息中心,一名在紀念館任職多年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在德國生活著許多日本人,但是相比其他國家的人,很少有日本參觀者來此訪問。

漢默曼表示,在二戰至今的幾十年中,在世界的其地方仍然有戰爭和種族屠殺等慘劇發生,達豪集中營的幸存者曾經經歷非人的對待,他們和展覽館都希望能夠通過紀念工作讓世界發生改變,讓悲劇永不再重演。

達豪集中營內的紀念碑,上面用五種文字寫著“永不重演”。(新華社記者袁帥攝)

[責任編輯:楊凡、徐紅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前總理英拉“消失”后,泰國就能太平了嗎?

前總理英拉“消失”后,泰國就能太平了嗎?

這一天,韓國三星集團“太子”李在镕獲刑5年;這一天,印度宗教組織“大師”辛格強奸女信徒罪名被判成立;這一天,原本也是泰國前總理英拉...[詳細]
齊魯壹點 2017-09-02

特雷莎·梅訪日:大談防務合作 淡化“脫歐”影響

特雷莎·梅訪日:大談防務合作。英國首相特雷莎·梅1日結束對日本為期三天的正式訪問,日本也成為特雷莎·梅在今年6月英國大選后正式訪問...[詳細]
新華社 2017-09-02

眾多中國品牌亮相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

新華社柏林9月1日電。展會吸引了1805家參展商,其中超過三分之一來自中國。[詳細]
新華社 2017-09-02

盧旺達為山地大猩猩命名

盧旺達第13屆山地大猩猩命名儀式9月1日在盧旺達北部的穆桑澤舉行,19只山地大猩猩有了自己的名字。盧旺達總統卡加梅在儀式上呼吁盧旺...[詳細]
新華社 2017-09-02
廈門物流盡享金磚“福利”

廈門物流盡享金磚“福利”

在廈門自貿片區海滄園區,一列滿載著服裝鞋襪、電子元件和石材等商品的中歐班列款款向北駛去,在內蒙古滿洲里出境,縱貫亞歐大陸,直達俄羅...[詳細]
人民網 2017-09-02
加拿大空軍啟用新旗幟 總督授旗

加拿大空軍啟用新旗幟 總督授旗

加拿大空軍“易幟”中新社多倫多9月1日電。加拿大皇家空軍9月1日起啟用新的、亦是第三代旗幟。[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09-02
Hello Kitty有“英國血統” 快閃店現身倫敦

Hello Kitty有“英國血統” 快閃店現身倫敦

據“中央社”報道,眾所周知,Hello。Kitty是日本畫家創作的卡通形象。[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09-02

美軍官員:“伊斯蘭國”頭目巴格達迪很可能活著

美軍駐伊拉克高級指揮官斯蒂芬·湯森8月31日說,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最高頭目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很可能依然活著,美軍一直在追蹤他...[詳細]
新華社 2017-09-02

壽命有“天花板” 人的壽命不超過115歲?

荷蘭蒂爾堡大學和伊拉斯謨大學的研究人員8月31日宣布,盡管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增長,但人的壽命有“天花板”,不超過115歲,當然,不排...[詳細]
新華社 2017-09-02

有心不怕遲!97歲老婦盼來中學畢業文憑

時隔將近80年,美國密歇根州97歲老太太愛麗絲·韋瑟瓦克斯終于等來久違的中學畢業文憑。”為老人頒發文憑的戴維森社區學校校長埃里克·...[詳細]
新華社 2017-09-02

巴西今年第二季度經濟環比增長0.2% 連續兩季增長

當地時間9月1日,巴西地理統計局(IBGE)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經季節性調整,巴西今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長0.2%,同比增長0.3%...[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09-02

俄外交部:美關閉俄總領館踐踏國際法 俄保留回應權利

當地時間9月1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莫斯科表示,美方要求俄關閉駐舊金山總領館的做法踐踏國際法,俄保留采取回應措施的權利。扎...[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09-02
俄外長:美國挑起外交戰 俄將拿出強硬回擊措施

俄外長:美國挑起外交戰 俄將拿出強硬回擊措施

美國國務院8月31號宣布,作為對俄羅斯要求削減美國駐俄外交人員的回應,美方要求俄羅斯在9月2號、也就是今天之前“關閉駐舊金山總領館及位...[詳細]
央視網 2017-09-02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