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英文版
2017-09-22 18:59:09
這是一群在上海生活的美國人,他們中有商界精英,有投身于文化、教育、體育等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
他們選擇來到上海安居樂業,背后有怎樣的故事?
他們是如何看待上海的?
他們對上海的發展又有哪些箴言?
安東尼
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講師
來上海5年
最難忘的事: 在上海體育學院獲得中國傳統武術博士學位。
上海的最大變化: 上海人越來越國際化,他們十分關注外來的音樂、時尚、美國大片。我是漫威的粉絲,也在上海結識了很多喜歡漫威的朋友。
對上海未來的建議: 很多外國人要續中國簽證留在中國很困難,希望外國人能更容易地留在中國生活。
詹姆斯
上海東方大鯊魚籃球俱樂部體能主管
2009年來到上海
最難忘的事: 我的兒子在上海出生,他是家族里第一個在美國以外出生的孩子。
上海的變化: 2009年的時候很少有人在路上跑步,但是現在關注自身健康已經成為一種潮流。良好的飲食,堅持健身成為一種風氣。
對上海未來的建議: 平衡工作與生活
芭芭拉
上海紐約大學藝術教授
2007年來到上海
最難忘的事: 我的雕塑作品入選靜安雕塑公園,大家都很喜歡這件作品。能用藝術為公共空間增添美感,我覺得很開心。
上海最大的變化: 更多國際藝術群體愿意來上海。從上海雙年展到各種展覽、畫廊的開辦讓上海的藝術有很大的發展。
對上海未來有何建議: 關注生態,保護環境,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阿雷克
薩克斯表演藝術家
在上海12年
最難忘的事: 在董家度面料市場找師傅定制了一件和5歲時候穿的一模一樣的外套。
上海最大的變化: 曾經骯臟的五金店和馬路菜場慢慢被高端精品店取代。
對上海未來的建議: 城市的更新會拆除很多舊的東西,但是我建議在城市發展的同時也應當考慮社區原有的意義和內涵。
華強森
麥肯錫公司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
來上海居住25年
最難忘的事: 在民工子弟學校做老師,給6-10歲的小朋友上海。這個經歷讓我知道他們在上海的生活,如何幫他們成為上海人,成為城市的一部分。
上海最大的變化: 城市口迅速增長,我來的時候只有1000萬,現在已經有2300 萬了。但是上海在人口增長的同時還能保持社會有序發展,提供高質量的生活,這樣的變化令我印象深刻。
對上海未來的建議: 上海一直是個對外部世界很感興趣的城市。為了上海的健康發展,希望上海在對外開放的時候也能鼓勵對內開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