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2-12-13 14:24:12
新華社加拿大蒙特利爾12月12日電 專訪:人類不能再錯過保護自然的“歷史性機會”——訪世界自然基金會總干事馬爾科·蘭貝蒂尼
新華社記者郭爽 劉曲 瑪蒂娜·福斯
“我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失去自然。”世界自然基金會總干事馬爾科·蘭貝蒂尼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視頻專訪時強調,在生物多樣性加速喪失等問題不斷加劇的背景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是(應對這些挑戰的)一個歷史性機會,我們不能再錯過”。
世界自然基金會今年10月發布報告說,大自然正面臨嚴峻形勢,1970年以來,全球受監測的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69%,約100萬個物種正面臨滅絕威脅。
“我們正以驚人的速度喪失生物多樣性。我們已經失去了世界上一半的溫水珊瑚,大約足球場大小的森林每兩秒消失一個,不到50年時間里全球野生動物數量減少了三分之二。”蘭貝蒂尼說。
“生物多樣性喪失不僅對自然界造成影響,而且越來越多地影響我們自己的生活、經濟、健康。”他說,保護自然關系到人類的未來。如今,“整個世界有機會就全球計劃和目標達成一致,以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危機”。
COP15第二階段會議7日至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辦。會議繼續以“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為主題,最重要的預期成果是達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框架”),擘畫未來10年乃至更長時期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藍圖,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我們必須制定這一協議,不能再推遲了。”蘭貝蒂尼說,“許多政府、企業都在為保護自然做著出色的工作,但我們需要一個全球計劃,讓每個人都能達成共識朝同一方向前進,以同樣的雄心采取切實行動,這些行動的規模比我們迄今所見要大得多,也快得多。”
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出,盡管越來越多的政府承諾達成雄心勃勃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協議,但如何調動必要資金等關鍵問題仍未解決。據估計,目前每年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資金缺口高達7000億美元。
蘭貝蒂尼說,資金問題是每次談判中最困難的內容,特別是在關鍵國家面臨經濟衰退的時候。在他看來,一些生物多樣性水平較高但保護手段較少的地區應獲得更多資助。
“但另一方面,人們對自然衰退的認識和關注從未像現在這樣高。”他說,人們開始重視自然,將自然的衰退視為對自身生存和繁榮的威脅,這是一種觀念轉變。
世界自然基金會日前發布的一項對全球大量人群的調查顯示,擔心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自然資源快速枯竭的受訪者已達到近60%,超八成受訪者將自然和氣候變化視為對人們最重要的政策領域。
蘭貝蒂尼在談到中國作為COP15主席國的作用時說,中國與各方接觸、了解并解決觀點分歧、推動雄心處于合理水平,這對達成基于科學、未來避免災難性后果的“框架”而言是基礎性作用,因此中國在談判中的作用尤其在最后兩周的沖刺時刻絕對關鍵。他對COP15制定“框架”持樂觀態度,“希望自然可以凝聚各國共識”。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