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交流走深走實 共贏行穩致遠 ——共建“一帶一路”十年科技創新合作成果豐碩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

2023-11-08 10:57:11

11月6日至7日,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在重慶舉辦。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十年成果展也在大會期間亮相。從愿景轉變為現實,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到精耕細作的“工筆畫”,中外科技創新合作也持續開花結果。

科技交流互鑒走深走實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81個共建國家簽署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與50余個共建國家建立知識產權合作關系,千余項支持中外科技人員實施聯合研究項目……“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取得了一批實實在在的成果。

十年間,中國積極支持共建國家培養創新人才,夯實創新發展基礎。國際杰青計劃、外國青年人才計劃、外國青年學者研究基金項目以及“一帶一路”創新人才交流外國專家項目等,為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數千名科技創新人才提供新的平臺和機遇。各類培訓計劃更為共建國家儲備超過1.6萬名農業、食品、衛生健康、信息技術等領域人才。48個國家和地區的67家單位先后加入“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為解決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綠色技術、公共健康等問題打造起凝聚合作的“磁場”和培養人才的“搖籃”。

與此同時,一批國際科技合作平臺陸續搭建。圍繞巴基斯坦的小型水電技術國際合作,聚焦智利“物聯網傳輸平臺+智慧農業”研究,致力于在非洲推廣水稻新品種和栽培新技術……50多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全力推動中外科研機構和大學構建穩定的科研合作關系。此外,面向東盟、非洲、拉美等地,中國還累計建設9個跨國技術轉移中心,舉辦技術交流對接活動300余場,促進千余項合作項目落地,持續助力共建國家技術交流互鑒。

“這成為一個非常好的連接紐帶,讓更多科研人員加入創新當中。”印度尼西亞國家研究與創新署署長拉克薩納·特里·漢多科說。

創新共贏澎湃產業動能

得益于企業主導的產學研體系,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讓“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農業、漁業、礦業等傳統產業迸發出新動能。

在哈薩克斯坦,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基地建設了3000畝農業科技示范園。園內,小麥、油菜等農作物品種選育與試驗示范等科研合作正如火如荼開展。通過5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示范推廣農業新技術等合作,該基地已完成技術培訓300多人次,配制小麥雜交新組合140個。共計20多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和70多個海外產業園,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承接創新項目落地、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除傳統產業外,基于共建國家的數字化建設需求,網上絲綢之路大會圍繞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新技術應用、數字經濟、大數據、云計算持續促進中外研討交流,引領新興領域的創新合作。在中泰合作打造的泰國5G智能示范工廠,“5G+”工業應用創新成果不斷。中國企業不僅助力非洲首個5G商用網絡和5G實驗室在南非順利落成,還幫助非洲建設了一半以上的無線站點及高速移動寬帶網絡,服務超過9億非洲人民。

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院長陳湘生表示,單邊單贏行不通、走不遠,合作雙贏模式則是推動“一帶一路”共建行穩致遠的關鍵。

人文關懷促進民心相依

圍繞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與共建國家在公共衛生、醫藥健康、環境治理等領域密切科技合作,不僅為促進經濟發展、改進民生福祉添動力,更為增進民心相依注入“黏合劑”。

在坦桑尼亞桑給巴爾,中坦雙方聯合建立宮頸癌診治中心,提供診療設備并培養當地醫生。目前,項目團隊已對坦桑尼亞桑給巴爾12000余名婦女完成宮頸癌篩查,手術救治患者近2000名。近幾年,還在塞拉利昂投入4臺移動診所開展常見疾病檢查,與老撾合作篩查兒童先天性心臟病近6000人,為東非地區培訓飲用水安全保障相關人才790余人……

十年間,通過專業技術合作機制,中國還持續為共建國家的文物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中國智慧。

建造于10世紀末至11世紀初的茶膠寺是柬埔寨吳哥窟古跡中最為雄偉又具有鮮明特點的廟山建筑之一。中柬合作雙方以建筑歷史格局、形制、病害、殘損狀況等深入調查研究為基礎,修舊如舊,最大限度地保護了茶膠寺建筑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不僅如此,北京故宮博物院還與希臘的研究所合作開展文物保護技術全流程綜合應用示范,取得新技術新方法4項、新產品新裝置3項。

正如蒙古國教育科學部部長恩赫阿木格朗的評價,“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更搭建連心之路、創新之路,使民心相通。

[責任編輯: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