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
2024-04-26 14:52:04
“目前太陽能電池板領域取得的許多進展,都得益于中國努力降低成本。電動汽車領域的情況也是如此。”近日,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沙特阿美石油公司CEO阿敏·納賽爾在第26屆世界能源大會上說,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助推了西方國家實現凈零碳排放目標,為全球能源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
《金融時報》報道標題截圖
在美方一些人炒作中國“產能過剩”、沖擊全球市場時,納賽爾說的這番公道話,代表了國際社會理性客觀的認知。對于世界而言,中國綠色產能究竟意味著什么?事實是最好的答案。
從根本上說,經濟發展是為了改善民生。新能源產品更加注重綠色、性能和舒適度,順應了市場的消費需求,但同時存在成本高昂等問題。中國借助技術創新以及完備的產業鏈體系,為全球提供了可負擔的解決方案,促進了新能源產品的普及。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麥肯錫管理咨詢公司的一項分析稱,中國電動汽車比歐洲制造商生產的電動車便宜約20%至30%,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開發新車型的時間僅為歐洲的一半左右。可見,中國的綠色產能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高性價比產品,緩解了傳統能源不足帶來的通脹壓力,真正讓消費者得實惠。正在廣州參加第13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的澳大利亞采購商杰弗里·巴克斯特對《國際銳評》說,“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促進了全球范圍內的競爭,最終讓消費者受益”。
對于世界各國來說,中國新能源產能帶來了發展新動能。當前,各國大力推動制造業升級和綠色低碳轉型,急需相關設備和零部件進行新能源開發和利用。作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和設備制造國,中國發揮了重要作用。彭博社近日發文稱,全球能源轉型之所以有希望,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中國“提供了低價、清潔的產品”。目前,中國供應了全球50%的風電和80%的光伏設備。2012至2021年,中國綠色貿易規模增長146.3%,給全球經濟增長注入了“綠色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技術突破是關鍵。相關專家告訴《國際銳評》,不少國家想實現綠色發展,但面臨著新能源技術不成熟、集成難度大等瓶頸。中國企業通過創新實踐,為全球提供了很多創新性解決方案,促進了世界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
數據顯示,2011年至2020年,中國環境技術發明專利申請總量接近全球的60%,是布局環境技術創新最積極的國家。與此同時,中國通過開放合作和良性競爭,與其他國家一起推動技術進步。德國清潔品牌卡赫中國副總經理柯瑞霖告訴《國際銳評》,他們剛剛全球首發的鋰電平臺就是在中國研發的,正向全球推廣。意大利車企杜卡迪中國首席執行官白盧逸指出,中國在新能源車電池技術、引擎技術等方面的發展有目共睹,各國企業都在與中國合作。
更重要的是,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方面,中國綠色產能貢獻良多。《巴黎協定》提出,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然而當前,全球極端天氣頻發,完成《巴黎協定》的控溫目標難度加大。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去年底發布的報告,全世界需要將2030年的排放量減少28%,才能走上升溫2攝氏度的道路,或者減排42%才能走上升溫1.5攝氏度的道路。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不僅承諾用全球歷史最短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還持續助力世界減排。2022年,中國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為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5.73億噸,合計減排28.3億噸,約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減排量的41%。此外,中國通過技術支持、能力建設、資金援助等方式,幫助其他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2023年,在阿聯酋阿布扎比市以南的沙漠深處,中國承建的全球最大單體太陽能發電站正式開啟運行。發電站投入運營后可供16萬戶居民用電,幫助阿布扎比每年減碳240萬噸,使清潔能源在阿聯酋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提高13%以上。
事實面前,美西方所謂“產能過剩論”不堪一擊。就像許多國際人士所說的,以“產能過剩”為名行保護主義之實,只會拖累全球能源轉型進程。世界面臨的真正問題不是綠色產能“過剩”,而是嚴重緊缺。而中國正在生產世界真正迫切需要的東西。
(國際銳評評論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