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傳媒內參
2021-10-18 10:15:10
自連續四季重點打造《國學小名士》節目引領傳統文化熱潮以來,山東衛視始終致力于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一發展方向的排頭兵,先后推出了《我們的新時代》《尋聲記》等主流文化類節目,持續引發觀眾熱烈反響。
金秋之時,山東衛視文化節目再次邁上新的高度。今晚(10月17日)19:30,山東衛視黃金時段重磅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齊魯文化大會》通過一場全民參與的文化賽事,在新技術和社交媒體的加持下,運用創意化、故事化、互動化等方式,全方位呈現齊魯文化的經典內容和齊魯各地的風物人情,讓齊魯文化真正 “活起來”、“火起來”。
在傳統文化節目的打造中,山東衛視通過不斷創新探索,不斷深度挖掘中國傳統文化與轉變呈現方式。恪守本心,面向未來,當我們看懂了《齊魯文化大會》這檔節目所散發出的鮮明特點,也就理解了近年來山東衛視文化節目永攀高峰的基因導向。
競技與互動并重
深挖齊魯文化內涵 以熒屏連接古今
和合之美理念是指中國文化的首要價值,也是中國文化的精髓。《齊魯文化大會》首期節目以“和合之美” 主題秀驚艷開場,糅合了經典舞蹈、音樂、樂器演奏、走秀等表演內容,各種藝術表現形式和諧、互補、共振,巧妙地引出第一環節的題目。
此外,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康震、中南大學教授楊雨和著名歷史學者魏新的傾情加盟也為節目增加了文化底色,他們脫口而出的“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等取材山東大地的詩詞也讓觀眾們加深了對齊魯厚重文化底蘊的認識。
《齊魯文化大會》全新的賽制也讓節目兼具層次感、競技性和兼容性。《齊魯文化大會》共分為“先禮后兵”、“杏壇論道”、“當仁不讓”、“步步登高”等環節,在演播室與外景拍攝穿插中,節目緊密圍繞齊魯文化,內容縱貫古今各個歷史時期,涉及中國傳統繪畫藝術、飲食文化、哲學思想、成語典故、建筑常識等方方面面, 兼具學術性和趣味性。
其中,首期節目的選手涵蓋社會各界,包括“魯國后裔”魯韋彤、“水產碩士”張宜良、“學霸村”首位博士劉保東、人類學女博士劉菲菲、國學大V孫雅鑫、中法混血少女博納澤懿在內的“72賢士”,他們通過解讀禮樂文化,討論儒家經典,溯源山東習俗,進而深挖齊魯文化內涵。《齊魯文化大會》在環節設計上不斷創新,以主題化的思路串起每一期節目,節目借助競技的形式,讓傳統文化綻放時代魅力,其競技性與互動性并重,不僅增強了觀眾的臨場感,更易讓節目成為激發民族認同的重要源泉。
值得一提的是,在節目外景出題環節,《齊魯文化大會》還特別邀請了來自青島港的“最美奮斗者”、全網粉絲超過400萬的聊城手藝人和知名歌手等,他們通過提出各領域的題目,進一步增進了節目選題視野,而大學學者、邊檢警察、應急工作者、自媒體創作者、學生等不同門類的選手們在節目中通過闡述他們的想法,也讓觀眾們傾聽到多維度、多元化、多領域的文化思考。
《齊魯文化大會》的設計思路充分體現了幕后團隊對本土文化的充分肯定和認同感,這種發自內心的情感自覺支撐起了團隊不斷開辟電視文化類節目創新路徑,更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探索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的生動實踐和有力體現,節目在突出時代特點和區域特色的同時,更注重內容生產和表現形式的創新探索,也在無形中承擔起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責任。
以新潮表達形式 營造文化氛圍
實現傳統文化與電視節目融合創新
節目嘉賓康震教授在節目當中與選手對話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齊魯文化的核心其實恰恰是創新”,這句話也點出了《齊魯文化大會》這檔節目的主旨:文藝創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時代為基礎,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
文藝作品只有通過不斷創新進而深入到文化肌理,讓觀眾產生共鳴感、共振感和互動感,才能更好地推進文化傳播的可持續發展。《齊魯文化大會》以創意的視覺呈現和新媒體的互動機制,營造文化氛圍,進而實現傳統文化與電視節目融合創新。
近年來,多檔文化節目接連出圈,不僅僅是因為根植于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得益于技術的賦能,《齊魯文化大會》也十分注重節目視覺效果的創意呈現,節目借助AR/VR科技進行包裝,運用互聯網表述方式,也實現傳統文化的新潮表達。
比如,場內選手可根據屏幕中出現的山東地圖選擇其中一座城市作為出發起點,輪流回答與該城市相關的文化知識點,諸如濟寧的儒家發源、泰安的五岳之首、濰坊的風箏類型、聊城的千年古城、淄博的足球起源、臨沂的母親河等題目設置形式讓人耳目一新,節目設置的率先點亮十六座城市者即可成為當期擂主等創意,不僅科技感、時尚感、潮流感十足,也更符合當代年輕人審美需求。
此外,場外山東廣電主持人以“魯行團”的形式,進行武俠風、vlog探訪風等不同形式的短視頻風格拍攝,增加多視角呈現,為節目增色不少。
在文化類電視節目的創作過程中,互動機制是節目能否贏得觀眾青睞的核心。早在今年7月,《齊魯文化大會》就開始了面向全國的選手海選,通過線上答題和線下活動相結合的形式,數萬名不同區域、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報名者踴躍爭先,最終有72名文化達人脫穎而出。
在節目前期預熱節點,《齊魯文化大會》也下了一番功夫。今年農民豐收節時,山東衛視挖掘山東鄉土儀式感的短視頻作品《喜餑餑》得到了《人民日報》新媒體的鼎力推薦,作為節目的先導片熱度席卷全網,該作品微博話題總閱讀量突破3億,抖音單條視頻播放超2400w次。
此外,《齊魯文化大會》齊魯文化名人-人臉融合創意H5將齊魯文化名人手繪成工筆古畫,用戶上傳自己的照片即可一鍵“穿越”,生成自己的古裝齊魯文化名人照,該H5打破了手繪古畫與現實人像的“次元壁”,作品一經推出,一天內瀏覽量超31萬、訪客數超20萬,這種極具儀式感、互動感和趣味性的參與方式,以寓題于景從而惠及于民,也點燃了觀眾的參與熱情。
做傳統文化的先行者與推進者
山東衛視文化節目再創新高度
傳承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傳承的延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提出,從中華文化資源寶庫中提煉題材、獲取靈感、汲取養分,推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積極推動傳統文化內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產生活、貫穿國民教育始終。
《齊魯文化大會》也體現山東廣電把握好齊魯文化這一活水源頭,在深耕文化的建設中當好先行者和推進者的角色,進而推動起文化交流的聯系紐帶與生產動力,完善文化軟實力的內涵式建設。當真正契合了群眾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盡可能地不斷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提升文化傳播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實現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2021年,主管部門從嚴從實加大文娛領域突出問題整治力度,遏制文娛圈歪風邪氣,營造積極向上、充盈正氣的文藝生態。
作為“正能量打造大流量”的代表電視頻道,作為齊魯文化發源地的主流媒體,山東廣電也將繼續高舉自2016年所提出的“悠久文明 青春中國”之定位,保持敏銳、走在前列,實現全媒體傳播,推動內容力和傳播力的雙向突破。“悠久文明 青春中國”的定位,不僅彰顯了山東廣電作為主流媒體主動承擔宣傳思想工作“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的責任擔當,也是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堅決貫徹落實。
在日前的2022山東廣電戰略資源尊享會上,山東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呂芃用三個“一二三”勾勒了山東廣播電視臺明年的主題主線——“務本開新立潮頭”。他指出,2022年節目創新要努力做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節目創作要努力做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節目目標要努力做到增強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這是我們的根本遵循。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現實主義的精神、浪漫主義的情懷,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這是我們的根本方法。
山東廣播電視臺副總編輯兼電視衛星頻道總監王忠在推介會上用“一個轉變”“兩個突破”“三種賦能”介紹了山東衛視的創新之路。“一個轉變”即從一個單一電視頻道向全媒體傳播的轉變,把山東衛視作為內容生產的全網IP來打造。
“兩個突破”即實現內容力的突破和傳播力的突破。2022年,山東衛視將打造國潮文化、綜藝歡樂、時代紀實、商業職場、美好生活等五大特色內容矩陣,充分尊重網友喜好,堅持用好用活短視頻等新媒體手段,以小屏傳播效果倒推內容策劃,大屏播放、小屏引爆,網臺同步、移動優先,撬動傳播力的突破。
“三種賦能”即為政務服務、城市推宣賦能,為品牌成長賦能,為產業拓展賦能,通過打磨提高智庫服務,創新形式、創意傳播、開拓新產業模式,切實提升賦能客戶的能力。
“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寶庫,構建新型文化節目,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才能讓傳統文化節目煥發出無窮魅力。近年來,電視媒體將傳統文化作為節目制作的核心,文化節目《齊魯文化大會》的出現再次充分印證電視媒體具備強大的文化號召力、凝聚力和輻射力。
文化節目《齊魯文化大會》的推出不僅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鮮活的生命力,也是山東衛視在“悠久文明 青春中國”頻道定位下打造的又一檔標桿性文化節目,其背后體現出山東廣電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彰顯出其作為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我們亦堅信,“品齊魯文化,看盛世中華”的優秀電視精品節目在市場化的收視檢驗中亦能達成破圈傳播的好局面。
來源:傳媒內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