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1-01-06 17:51:01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堅持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作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這為我們做好“十四五”乃至未來更長一段時期的海洋地質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更加需要發揮好海洋地質工作基礎性、先行性、戰略性作用。
側掃聲吶-下水
找準方向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建設海洋強國更加迫切。近年來,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一勘探隊按照“科研帶動、由淺入深”的工作思路,與日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成立了海洋地質院士工作站,先后聘請金翔龍、李乃勝院士為入站院士,配齊包括單道海洋地震儀、淺地層剖面儀、側掃聲吶、多波束測深儀、海洋重力儀、傾斜攝影測量無人機等全套海洋設備。按照陸海統籌、由陸向海的工作思路,確立了沙灘沖淤演化機制與修復保護技術應用研究;海岸帶生態地質環境調查研究;清潔能源形成機理與開發應用研究;海岸帶生態地質環境信息系統構建等四個研究方向,側重智慧海洋、監測平臺建設和數據庫開發,為政府決策者、研究人員和公眾提供可共享、易獲取的多學科信息數據。
碩果累累
2016年來,院士工作站運用數值模擬、重復剖面觀測、單波束測深、淺地層剖面測量、表層樣采集、槽探施工、海洋地質鉆探、遙感解譯、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數值模擬、樣品分析測試等多種調查手段,從多個技術層面推進項目開展。
完成省人社廳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人才發展項目《日照市濱海沙灘旅游業發展規劃》;省煤田地質局科研專項《日照市海岸帶沙灘調查及侵蝕現狀研究》;省自然資源廳地質勘查項目《日照市海洋牧場海底沉積物地球化學調查》;日照市財政項目《日照市砂質海岸沖淤演化機制調查研究》;省煤田地質局科研項目《日照市海岸帶沙灘資源現狀與保護對策研究》;省自然資源廳地質勘查項目《日照市桃花島及周邊海域綜合地質調查》;參加中國海洋大學開展的日照東部黃海冷水團養殖區域的本底調查,為“深藍1號”漁業養殖裝備的持續穩定運行提供了技術服務;承辦省人社廳“海岸帶生態地質調查與修復”高級研修班。
完成省煤田地質局科技專項—沂沭斷裂帶(日照段)地熱成熱地質條件及賦存規律研究,建立了地熱資源成熱概念模型。在地熱成熱模式指導下,成功施工松柏1號井,完井深度1570m,井底熱儲溫度87℃,涌水量3000方/天,出口水溫75℃,氟、偏硅酸含量達到國家理療熱礦泉水命名濃度,具有較高的醫療價值。該井在水溫、水量方面創山東省塊狀巖類帶狀熱儲之最,為五蓮縣建設溫泉小鎮、助推旅游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開發該井地熱資源,每年可節約標準煤8000多噸,節能減排效果顯著。之后又成功施工了陳疃、龍門崮兩眼地熱井,編寫了日照市及五蓮縣地熱規劃,為日照市清潔能源開發、新舊動能轉換貢獻了力量。
開展了沂沭斷裂帶(日照段)地熱成熱地質條件及賦存規律研究,建立了野外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定井、地熱鉆探、地熱綜合測井、產能測試、綜合研究“六位一體”的找熱模式,總結了山東省塊狀巖類帶狀熱儲型成熱模式,實現了研究理論向實際應用的轉化,并進一步豐富了花崗巖地區的成熱模式。該成熱及找熱理論指導了桃花島及周邊海域綜合地質調查項目中找水、找熱工作的開展,實現了地熱勘查工作由陸向海的延伸。
短短4年,院士工作站以地質勘探業為基礎,形成了“上下聯動、合力開展”的工作局面,累計承擔各類項目300余項,發表論文20余篇,申請專利10多項,累計獲批海洋項目資金近千萬元,多次獲得山東省自然資源廳、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山東省礦業協會、山東省測繪地理信息行業協會等部門頒發的多項獎項,連續三年榮獲山東省煤田地質局、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一勘探隊先進實體榮譽稱號。院士工作站在不斷擴大業務領域的同時,創造自己的品牌,由基礎海洋學科到多學科交叉融合,從應用海洋地質學到創建品牌特色學科,為實現水清、岸綠、灘凈、灣美、物豐的海岸帶生態環境建設目標貢獻了力量。
展望未來
院士工作站在現有的基礎上,將建立1+2+4+N的發展模式,在日照市政府的關懷下,在李乃勝院士、泰山學者李廣雪教授兩個院士專家團隊的指導下,在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四個國字號海洋科研機構的支持下,不斷提高技術水平、持續提升綜合實力,進一步開展多領域、跨區域的海洋工作,為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及海洋強省建設提供海洋地質技術服務
院士工作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