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1-05-24 11:00:05
費縣國有塔山林場總經營面積50487畝,位于魯東南地區,距縣城20公里,西鄰平邑大洼林場,北鄰蒙陰天麻林場,東臨大青山林場,東西長36公里,南北長15公里,地處費縣、平邑、蒙陰三縣交界,跨越大田莊、薛莊、東蒙、費城4個鄉鎮(街道),與68個自然村接壤。 下設塔山、譚莊、牛嵐、平山4個營林區?,F有國家重點生態公益林確權面積4.64萬畝,活立木總蓄積31萬立方米,森林覆被率達96%以上,林分狀況較好。樹種以黑松、赤松、櫟類為主,大部分為黑松、赤松純林,少部分為針闊混合林,現在已形成了較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每年為國家創造著巨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現已成為聞名中外的旅游休閑圣地。
歷史沿革及改革發展成就
1946年10月,蒙山縣接管塔山,接管面積7200畝。山東省實業廳在塔山設立“山東省林業實驗場”,為省屬第二林場。
1948年更名為魯中南蒙山林場洋山分場。
1952年更名為臨沂專區洋山林場,直屬臨沂行署領導。
1955年改為臨沂專署蒙山林場洋山分場。
1959年10月,林場更名為費縣塔山林場。
1964年塔山林場改名為“山東省臨沂地區蒙山林區管理局塔山林場”。
1966年改名為“山東省臨沂專員公署蒙山林區管理局反帝林場”。
1968年,改名為“山東省費縣反帝林場革命委員會”。
1977年,林場又恢復原名“山東省費縣塔山林場”。
1987年12月,縣編制委員會發出文件,國營塔山林場由股級升為副局級規格,隸屬縣林業局領導下的事業單位。
2006年6月,林場改名為“費縣國有塔山林場”。
2009年12月,國有林場改革,塔山林場保留正科級事業單位,隸屬于費縣國有林場總場管理。
紅色資源
沂蒙山小調誕生地
《沂蒙山小調》是一首山東省的經典民歌,誕生于山東臨沂沂蒙山望海樓腳下的費縣薛莊鎮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駐沂蒙山區抗大文工團團員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創作的《反對黃沙會》?!兑拭缮叫≌{》源于沂蒙山區的花鼓調, 1953年秋,山東軍區政治部文工團的副團長李廣宗、研究組組長王印泉、樂隊隊長李銳云重新修改記譜,將原來歌詞中的抗日主題,改為歌頌家鄉的主題,后面又續加了兩段歌詞,定名為《沂蒙山小調》,從此沂蒙山小調正式版本誕生。《沂蒙山小調》與《茉莉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兩首民歌,蜚聲海內外; "沂蒙好風光"也逐步滲入到人們的心靈中,成為沂蒙大地的主題形象。
生態人文景觀 :
道教玉皇廟
道教玉皇廟是在明代時進行了修復,傳說修建“玉皇廟”時,玉皇大帝曾傳“廟要修得大大的、小小的、方方的、圓圓的。”匠人們經過精心修造,外觀廟宇高大方正,廟內空間成拱形且面積小。每年春節、清明節、中秋節日,周邊村民上山拜神。
佛教蒙山廟
蒙山寺據《蒙山志》和《費縣志》記載,始建于宋代,系98年重建。明朝末期香火有所衰落,清朝經過復修。香火在此鼎盛。蒙山寺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透著霞光紫氣,常年香火鼎盛。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是一座西洋風格的德式鄉村建筑,系德國傳教士華德勝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894年)所建的別墅,距今已有百多年的歷史,別墅共三層,共7間,皆木質地板。當年,傳教士在一樓傳教,二樓是用來居住的,地下室他用來釀酒。在內可憑窗眺賞嵐光水色,綠樹山花。登上樓頂,可以看到葫蘆崖和塔山的頂峰。
洋人在華造林第一山
費縣塔山森林公園地處蒙山之陽, 19世際未,德國傳教士華德勝利用傳教士的特權,通過教徒低價買山場7000余畝,,一面傳教,一面造林,他冬季雇傭當地村民整地,春夏兩季栽植樹苗,他從青島購進日本黑松、赤松等苗木42車,天旱時雇人挑水澆樹,還在大葫蘆溝西岸裸巖上人工開鑿引水渠,引山泉灌溉,建起了1400畝的人工林場。森林覆蓋率達98﹪,堪稱“天然動植物園”,是中國人工科學造林鼻祖之地,又被稱為洋人在華造林第一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