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灌時,千畦水響潤苗詩。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和現代化灌區建設”。在黃河水滋養著的齊魯大地,山東聯通正以科技之力賦能黃河灌區治理,讓黃河水化作“數字春水”,潤澤糧倉,奏響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
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智慧農業破題傳統農耕
在菏澤鄆城縣黃安鎮的高標準農田科技示范區,氣象站、土壤墑情監測儀等物聯網設備實時采集數據,上傳至山東聯通搭建的“智慧農業”平臺。農戶通過“慧種田APP”可查看精準氣象預警、病蟲害監測結果,并獲取專家遠程指導。傳統農業從“被動防御”轉向“主動規劃”,糧食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山東聯通整合中國科學院土壤養分數據庫、衛星遙感等技術,構建“天空地一體”監測網絡。當氣象數據達到預警閾值時,系統自動推送通知,幫助農戶提前應對災害。黃安鎮老農感慨:“以前種地‘看天臉色’,現在‘讓天說話’!”
從“大水漫灌”到“精量滴灌”:數字孿生重塑灌溉生態
在聊城位山灌區,數字孿生系統通過三維仿真推演春灌路徑,結合水動力模型精確計算灌溉需求,生成最優配水方案。智能閘門根據指令自動啟閉,黃河水通過地下管網實現精準滴灌,農戶刷卡操作即可完成灌溉。“澆地就像點外賣,省錢省力還增產。”種糧大戶王玉寶真切感嘆。
山東聯通以5G、物聯網等技術構建數字孿生灌區體系,推動灌溉效率大幅提升,已實現百畝地灌溉成本從萬元降至6000元,周期由15天壓縮至5天。
從“土渠巡護”到“云上守護”:5G織就灌區安全網
位山灌區268公里主干渠沿線,5G無人機定時巡檢,高清攝像頭24小時監控渠道安全。山東聯通搭建的數字化巡檢平臺可自動識別滲漏、淤堵等隱患,累計處理問題30余處,為輸水安全加上“科技鎖”。
東營墾利區五七灌區的智能應用系統整合灌溉決策、災害防御等六大業務,實現“一屏全覽、一鍵調度”。墑情監測站、智能泵站等設施的聯動,推動灌區管理從“人海戰術”邁向“數據驅動”。
春潮涌動,麥浪翻滾。當黃河水通過智能管網潤澤良田,當無人機守護“水脈”安瀾,當農民指尖輕點迎來豐收——這場由數字技術引領的變革,正匯聚成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書寫新時代的“黃河故事”。(通訊員 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