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17-02-10 11:10:02
▲1987年2月15日《青島日報》報道——《正月十六糖球會》。(魯漢提供)
▲民國時期的糖球商販。(魯漢提供)
▲民國時期糖球會一景。(魯漢提供)
▲上世紀五十年代,人們聚在一起串山楂,做糖球。 (魯漢提供)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糖球會上,一商販推著自行車賣糖球。 (魯漢提供)
▲1998年,糖球會上的糖球商販扛著草把子賣糖球。
李卓亭 攝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余瑞新
因廟而聚,以糖球為樂。一座海云庵見證了青島糖球會的變化與成長。青島民俗專家魯漢對海云庵糖球會的演變歷史頗有研究,也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糖球會變化的見證者。日前記者采訪魯漢,請他講講糖球會的前世今生——
糖球,為什么能當“主角”?
中國人素以“紅”為大吉大利的象征,出海之前,漁民們吃一串大紅糖球,被認為是一年“紅紅火火,吉祥如意”的象征。所以,在廟會期間,用山楂、山藥、軟棗等制成的糖球熱賣,叫賣糖球的商販也最多,于是老百姓便將海云庵廟會稱為“糖球會”,這一叫法沿用至今。每逢鳴鑼開幕,“老青島”們總會喊一句“走,逛糖球會去!”
海云庵始建于明代,又稱“大土庵”,舊時香火旺盛,往拜者多為漁民,因此定于每年農歷正月十六日,即新年中第一個大潮日為廟會正日。每逢廟會,香火更盛,廟前廟后還多有唱戲、跑驢、踩高蹺、跑旱船等娛樂活動,美食、玩具攤販也紛至沓來。
糖球會,啥時由政府舉辦?
1990年,原四方區政府首次以政府名義舉辦海云庵糖球會,自此,海云庵殿堂翻修,神像重塑,新建山門、鐘鼓樓、廂房及院墻,原東北西南走向的東墻取正,院落向南拓展75平方米;2004年,增建石頭照壁、石頭神龍,新塑媽祖、王靈官神像二尊,重修彩繪三座三殿神像21尊;2006年,海云庵前翻建海云廣場……回憶起海云庵的歷史變遷,魯漢感慨,“腦子里像翻書一樣,一頁頁上都清晰地記載著它當時的模樣。”
政府的投資改造為糖球會打造了一個良好的空間環境,也為如今的“三會合一”埋下伏筆。而對老百姓來說,“變大”的廟會可玩可樂的東西變多了,廟會也逛得更盡興。糖稀、糖畫、面人……老廟會上的“老古董”,成了新廟會上的“??汀?,如今的市民恐怕也只有在廟會上才能看到它們。
當年糖球會上怎么“耍”?
逛廟會逛的就是個熱鬧,圈出一塊地,或是跑旱船,或是踩高蹺,總會有里三層外三層的喝彩者。據了解,以前的“耍”以里院或單位牽頭組織表演,而且各家的表演都有情節有故事,踩著高蹺一路上邊唱邊演,比東北二人轉還豐富!
據魯漢回憶,以糖球會為平臺專門引進民間手藝人的做法距今已有10多年的歷史。正所謂“高手在民間”,廟會上的手藝人不僅相互之間切磋學習,還會探訪那些平時不“顯山露水”的民間高手。
民俗專家眼中的今日糖球會
目睹了糖球會近三十年的變遷,在魯漢看來,“三合一”的蘿卜·元宵·糖球會更具時代特色。
不論如何起起落落、興衰沉浮,糖球依舊是海云庵廟會的“主角”。不過,“葫蘆穿得蘸冰糖,果子新鮮滋味長,簽筒搖動與飛揚”,如今很難再見到扛著草把子,四處轉悠賣糖球的情景了,取而代之的是固定攤位。
“那時候物流不發達,用桔子這些水果做的糖葫蘆很少,也沒有品牌觀念。但這么多年來幾大知名糖球商家的經營特色卻依舊不變?!濒敐h認為,如今糖球會上的業戶們注重品牌打造,“高家糖球以純正口味為主,一口就能吃出民國味兒;劉家糖球花樣百出,繼海參糖球、排骨糖球后,今年又推出了紅燒肉糖球;老巷子糖球則注重糖球的文化內涵,門口草把子上插糖球的宣傳成了他的招牌?!?/p>
“想當年,糖球會上的特色小吃就是海鮮燒烤、鍋貼、糖球,可沒有如今這么多花樣呢?!濒敐h說,如今廟會上冒出的印度飛餅等東南亞美食,山西碗禿,廣州腸粉等內地美食,蚵仔煎和大腸包小腸等臺灣小吃讓“老青島”們目不暇接。
在玩的方面,現在的廟會既傳統又現代。一邊是“老青島”們為跑旱船、踩高蹺、唱大戲等喝彩,另一邊是位于海云廣場的青島民俗館增設VR體驗館,成為年輕人體驗“民俗+科技”的新天地。
“百貨云集,凡珠玉、綾羅、衣服、飲食、古玩、字畫、花鳥、魚蟲以及尋常日用之物,星卜、雜技之流,無所不有?!睆R會大抵都是如此,海云庵廟會也不例外。然而,在傳統文化越來越受矚目的當下,廟會已不僅僅是“貿易集市”,更是弘揚傳統文化的大舞臺。今年廟會的非遺展示區上,涵蓋年畫、泥塑、梳篦、內畫、傳拓等十余種類傳統美術和傳統技藝超級“吸睛”,成為廟會最大熱點之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