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17-02-19 15:41:02
2月18日下午,由山東省文物局、山東省文物保護與收藏協會共同主辦的“琴風雅韻——中國古琴名家名曲品鑒會”在山東博物館舉行。圖為來自鎮江的梅庵派古琴名家劉善教先生首先以一曲《平沙落雁》拉開活動的序幕。
虞山派、川派、諸城派、廣陵派、梅庵派、九疑派、吳門派、嶺南派全國“八大琴派”的代表性琴家,為觀眾現場演繹了各自琴派的代表性古琴曲目。圖為眾琴家合影。
中國山東網2月18日訊 (記者 姜瑞麗) 余音繞梁,三日不絕。2月18日下午,由山東省文物局、山東省文物保護與收藏協會共同主辦的“琴風雅韻——中國古琴名家名曲品鑒會”在山東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行。虞山派、川派、諸城派、廣陵派、梅庵派、九疑派、吳門派、嶺南派全國“八大琴派”的代表性琴家,為觀眾現場演繹了各自琴派的代表性古琴曲目,讓公眾全方位地了解了中國古琴因地域影響、師承、傳譜不同而產生的風格和特點上的變化,感受了傳承三千多年的古琴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幽幽古琴韻 錚錚弦上音
品鑒會現場,來自鎮江的梅庵派古琴名家劉善教先生首先以一曲《平沙落雁》拉開了活動的序幕,琴曲清遠淡雅,觀眾仿佛身處江邊,眺望秋高云遠、沙平江闊,遠處的雁群自在翱翔,猶如一幅幽暢的山水畫卷。接下來,古琴名家劉揚、李天桓、曾成偉、區君虹分別演奏了各自琴派的代表性曲目《憶故人》、《水仙操》、《流水》和《漁樵問答》,讓觀眾不僅領略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神境界,又感受到了隱逸的漁樵人家對凡事的超凡脫俗。隨著來自齊魯大地唯一的古琴門派——諸城派古琴第五代代表性傳承人高培芬老師的一曲《碣石調?幽蘭》,把整場古琴品鑒會帶入了高潮。她將一曲歷經千年、曾被白居易贊嘆為“琴中古曲是幽蘭”的經典曲目演繹得如詩如畫,而高培芬老師則是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打譜,三易其稿,才讓這曲《幽蘭》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將幽蘭于空谷中獨自飄香的清雅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之后,古琴名家王永昌、裴金寶、朱晞先生,又為現場觀眾傾情演奏了《平沙落雁》、《白雪》、《流水》等古琴名曲。整場演奏會下來,因各琴派對古琴文化感悟與彈奏方法的不同,琴聲時而緩慢沉穩,時而清新飄逸;時而柔情綿綿,時而高昂激越;時而悠長婉轉,時而鏗鏘有力;時而含蓄內斂,時而熱情奔放,琴聲的抑揚頓挫巧妙地調動了現場觀眾的情緒。
此次中國古琴名家名曲品鑒會最大的演奏特點就是虛實相間、音少韻多,演奏者有很多摩擦琴面的表演,觀眾不僅放松了疲憊的耳朵,放空了沉浮已久的心靈,還仿佛隨著杳杳琴聲穿梭到了數千年前的古代,在滄桑的歷史長河中探索中國古琴發展史,感知了古琴傳承至今的種種不易,正是因為這份艱難才使得古琴的意義與價值遠遠超出了一般傳統音樂。
傳承古琴文化 保護人類遺產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古琴品鑒會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烈關注,入場券早在兩周前就已經全部預約完畢,火爆的觀眾認可度體現了公眾對中國傳統文化、對古琴文化的重視和回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古琴是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是國樂之精粹,對古人來說,它不但是樂器,也是抒懷寄情之物。可在如今這個碎片化的時代,“怎樣讓古琴這門悠久的藝術繼續保持經典地位,并對社會發展起到應有的作用”是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古琴品鑒會上各琴派名家在演奏古琴時不僅保留了其原有的藝術精髓,還對曲子的內容與形式進行了創新,結合了現代音樂的變化技巧使其更具有時代感,這無疑是一種突破。此次“琴風雅韻——中國古琴名家名曲品鑒會”不僅是觀眾對古琴藝術的一次體悟,更是各位古琴名家對古琴精神傳承的一次交流和囑托。
山東博物館作為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自2013年成立“山東博物館高培芬古琴研究中心”起,每年組織舉辦古琴教育研究活動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琴學傳承,一直秉承著師承相傳與口傳心授,山東博物館通過舉辦古琴品鑒會、古琴雅集、古琴小講堂等形式多樣的體驗活動,讓觀眾都能在這里學習古琴知識、練習古琴彈奏技巧、感受古琴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隨著古琴文化在公眾生活中地位的提高,相信一定會讓這數千年來倍受中國文化、人文氣質、人文精神的滋養的古琴文化發揚傳承下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