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銳大眾
2017-04-03 16:53:04
當計算機網絡技術飛速發展并徹底改變了整個世界時,教育正在向著信息化、社會化和網絡化發展。學習作為適應時代變化的根本手段,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任何關注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學生,任何關注學生學習成效的教師,都不能不關注網絡時代學習能力的演化和變遷,以及這種認知層面的變化所帶來的潛在影響。新的學習理論為網絡時代的教與學提供了理論基礎并指明了方向。
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于學習、生活以及交流方式進行了變革性重組,非正式學習逐漸成為學習方式的主流,“技術支撐”成為信息化學習的主要特征。面對數字技術引起的教與學活動的系列變革,關聯主義學習理論注重學習的外部過程和社會化過程,認為知識是一種組織而非一種結構,經歷了從分類、層級到網絡和生態的變革,具有動態性、多元化的特性;每一個人都是知識的創造者、傳播者、接收者、擁有者和終結者。信息借助網絡等媒介以“信息流”的形式在不同個體間相互流轉,進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知識網絡。因此,學習是一個連續的、不斷構建知識網絡的過程;知識網絡的創建是保持知識時代性、持續性和創新性的前提和基礎。
同樣,面對數字化學習的變革和挑戰,隨著學習科學和認知科學的發展,繼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之后,建構主義已成為目前主流的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獲取、建構新知識的過程。這種建構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應,而是通過已有的認知結構對新信息進行主動加工而形成的。這種學習更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情境性和協作性。其理論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之目的
基于網絡時代的的學習理論,我們需要重新思考知識、學習和教師的關系,重新定義和定位大學。
網絡時代的知識觀認為,人類知識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它不是最終的答案,更不是終極的真理,而是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被新知識和新理論取代,所以知識是動態的過程,隨著認識程度的不斷深化,被新的知識所取代。因此我們不能夠將知識作為預先決定了的東西讓學生接受,對于同樣知識的真正理解需要在特定的學習環境下,基于個體經驗的自主建構。
網絡時代的學習觀強調建構的主動性。學習者首先是一個主體,作為學習活動的發出者,學習者擁有毋庸置疑的主動性。知識的獲得不是通過老師的教授而習得,是通過學生對于知識的自我建構,主動進行信息吸收,在原有認知基礎上對于新信息進行加工整合來完成的。
網絡時代的教學觀認為,在學習過程中,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教師的角色將轉變為學生的學習組織者和管理者,甚至是學習伙伴。教學不再是知識在師生之間的單向傳遞,因為學習的最終完成依賴于個體自身的主動建構。個體原有經驗與知識結構作為學習或建構的基礎,構成了學習的起點,因此,教師教學的起點就在于對學生個體已有經驗圖式的理解和把握。
網絡時代技術驅動帶來的變革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對于需要克服自身傳統和運行慣性的老大學來說,挑戰多一些;而對于新興大學,更容易擁抱技術變革,采用創新的教學法,機遇多一些。當前我國數千所大學“千校一面”,既需要在發展中找到自己的特色、定位,增強創新能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又面對著學生生源減少、高等教育國際化競爭、學生學習行為模式改變等壓力。以學生為中心組織學與教的過程,幫助學生完成面向未來的能力和競爭力培養,是網絡時代的必然選擇。學生未來的成功,才是一所大學保持生命力的根本保障。
(作者:蘇州大學教育學院 畢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