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7-17 14:33:07
針對網上關于山大自招面試“燒腦神題”引發激烈討論,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副院長劉悅坦作出回應:
這是一封寫給教育部長的信。教育部最近山東大學招辦的領導,說為何要出這樣的“神題”,我作為出題者,專門給教育部長寫信回復如下。
山東大學自主招生面試“燒腦神題”出題說明
網上瘋傳的2017年各大高校自主招生面試“神題”中的“廁所和黑板有什么聯系?”、“井蓋為什么是圓的?”等題目是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面試試題。其實,在面試過程中,我還問了“走和跑有什么區別?”、“推和敲有什么區別?”等問題。這些被網絡上稱為“燒腦神題”的題目都有著嚴肅的針對性和學理根據,絕不是作為面試官的我現場信口開河、故弄玄虛、沽名釣譽、引發炒作。
出題的根據與緣由:
(一)從高校培養人才角度考量:
1、新聞工作者最重要的職業素質是:新聞敏感。新聞傳播學院作為培養有著崇高新聞理想與堅實新聞業務技能的未來新聞從業人員,必須注重對新聞敏感的考察。
2、新聞敏感最主要的體現就能從日常是生活中、從大家習以為常的事物和現象中發展獨特“新聞價值”與“新聞線索”。
3、具體說來,新聞敏感的培養主要通過三種思維訓練:
a.從兩個十分相似的事物或現象中發現不同。
b.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事物或現象中發現聯系和相同。
c.在表面現象中發現別人未曾發現的規律或者原因。
“廁所和黑板有什么聯系?”、“井蓋為什么是圓的?”等題目看似“神題”、“燒腦”,其實是對考生未來是否適合從事新聞工作、是否具備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的基本素質的考核。廁所和黑板看似瘋馬牛不相及,但是二者具有一般人需要多想一層才能發現的內在聯系。(例如,廁所和黑板的一個相似性在于:二者都需要及時清理,不然下次就不能再用了)能從不同現象中找到共同點,就已經具備了羅輯思維中“歸納”的基本能力。歸納能力既是新聞敏感的重要基礎,又是以后從事科研工作的保障。
“走和跑有什么區別?”、“推和敲有什么區別?是對“演繹”能力(創造性想象)的考量,如果考生回答“速度”、“聲音”,那就證明考生思維禁錮,僅僅看到問題表面。其實,走和跑的區別絕不在于速度的快慢,(例如,競走,比跑都快。)走和跑的區別在于“雙腳是否同時離地?”推和敲的區別絕不在于聲音,推也有聲音(吱嘎),推和敲的區別在于:“現場到底有幾個人?”能超越“速度”、“聲音”等表面答案,證明考生有著穿透性的思維想象力:透過現象,看到了本質。這絕對是未來可以造就的人才!
(二)從高中生的具體情況考量
1、能參加自招面試的考生,都是具備某些特長的考生(文科主要是通過新概念作文大賽、獨特才藝等),對這些高中生,沒有必要考察新聞傳播學的具體知識,他們尚不具備這些知識儲備,考察更應該偏重于創新力、觀察力、分析力、想象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考察他們是否具備適合大學教育、能否成為優秀人才的潛能和素質。
2、高中生尚未成年,他們尚未達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既文章”的“老辣”、“圓融”程度,但是高中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卻比成年人更勝一籌。所以,對卓越高中生的考察,應該側重于想象力和創造力,不能考察死知識。值得慶幸的是,約有一半以上的考生想到了井蓋圓是為了安全,廁所、黑板都需要擦等答案,盡管表述方面準確程度不一,但說明這樣的試題適應考生情況。成年人覺得匪夷所思的問題,青少年卻恰恰得心應手。所以,教育人才、選拔人才,一定要以對方為出發點,不能以自己為出發點。
(三)從高等教育的導向性考量
高等教學應該培養什么人才?高等學校通過什么方式選拔人才?
毋庸置疑,高考是高校選拔人才第一通道。但是自招,就等于在高考之外,給特長考生提供一個機會,那自招的命題原則一定不能完全沿用高考的標準,而必須是本著與高考“平行性”或者“互補性”的命題原則。讓考生的“長板”最大程度上超越“短板”(高考分數)帶來的限制——不拘一格降人才。
“廁所和黑板”、“井蓋”等神題,目的還在于給考生和家長釋放一些“信號”:高校需要不僅是死記硬背的“字典式人才”,更需要有著具備理想情懷(井蓋為什么是圓的?其中一個原因在于:只有圓形井蓋才不會掉下去,行人才會更加安全)、職業素養(新聞敏感)、充滿想象力、創新精神、規則意識、公德意識(井蓋)的優秀人才。
感謝媒體的大量瘋傳,讓這樣的題目進入社會,讓更多的家長、考生、學校、老師看到。有些媒體還指出,應該給這樣的“神題”點贊。其實,我們也應該感謝這些媒體,讓高校選拔人才的“導向性”真正深入到千家萬戶。(建議教育部應該有這樣的導向,不要等出了“神題”,再去追問緣由,在這方面,各高校已經不用揚鞭自奮蹄,也值得鼓勵。)
在以上分析中,我已經基本提供了答案,這些問題,都是在一個基本答案前提下,允許甚至鼓勵考生合理想象和發揮。我自己作為一名小學考初中、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學三次落榜的學生,后來從專科、本科、碩士、博士一路走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求學經歷,讓我深刻感受到我們的教育,一定要真正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場,真正培養人才、選拔人才、用好人才。
民國小學教材,曾經把“去去去,去上學”改為了“來來來,來上學”,一字之改,但是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與立場截然不同。
所有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反省,并進行點點滴滴的改變。
最后,真誠感謝教育部,主動尋找出題學校和教師,詢問緣由。在主管部門、學校、家長、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中國的教育一定越辦越好,也可以讓我這樣曾經三次落榜,被認為是“不可救藥”的學生,最后依然可以接受最高階段的高等教育,讓每一個都有機會成長的學生都能獲得應得的機會——讓陽光照進深林,讓雨露灑到沙漠,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劉悅坦
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副院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