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國內首個大運河文化數據平臺發布運行,報告探討北方運河通航可行性

來源:齊魯網

作者:呂芫至

2019-06-21 16:18:06

1.jpg

6月21日,由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聊城大學主辦,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承辦的大運河文化數據平臺、《中國大運河藍皮書:中國大運河發展報告(2019)》發布會暨“大運河文化學術研討會”在濟南舉行。

2.jpg

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深入挖掘大運河承載的深厚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合理利用文化資源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要建設好大運河文化帶,就需要深入挖掘和整理大運河的歷史文化資源。目前國內尚未有系統發掘和整理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的成果出現。基于深厚的學術積淀,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在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支持下,申報獲批2018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重點項目——大運河文化數據平臺。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平臺于2019年6月21日正式發布運行。

大運河文化數據平臺核心功能區由大運河文化網、數據資料系統、投稿系統、GIS地圖展示、微信服務平臺、應用支撐后臺組成。數據平臺通過對運河文化資料的搜集、整理、數據保存、資料共享等,有效實現保護和傳承大運河文化的目標。通過設立大運河文化網,滿足各界對地方文化建設、學術研究、資料查閱等的需求,達到文化傳承和利用的功能。同時可通過微信號,提供大運河相關的服務與宣傳推廣。因此,大運河文化數據平臺的運行,對保護和弘揚運河文化將起到重要作用,是學界運河研究的新進展。

4.jpg

同日發布的《中國大運河藍皮書:中國大運河發展報告(2019)》是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與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共同推出的第二本中國大運河年度發展報告。該書共分為七個部分,分別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大運河文化保護、利用;大運河水利、航運、環境;經濟發展等方面討論了2017—2018年間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工作進展,并就北方運河通航可行性、大運河水環境治理等現實問題進行了細致分析論證。報告指出,社會各界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同時也存在著整體與部分關系不清,協調管理機制運轉困難;基礎研究薄弱、研究人才儲備不足;商業化開發過度;民眾參與度弱等問題。

5.jpg

報告認為,做好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關鍵,是在自然文化整合的基礎上,形塑新的歷史時期的中華文化。具體而言,進行運河文化帶建設,需要多方面協力進行、齊頭并進:(一)加強頂層設計規劃,處理好部分與全線、分層與整體保護、利用的關系。(二)建立大運河數據平臺,發展新興文化業態。(三)重視環境保護,理性發展運河產業。(四)強化“運河學”基礎研究,實現“面向社會”的研究。(五)以人為本,培養運河研究、利用的復合型人才。(六)深入挖掘運河文化資源,關注農村社會發展。

閃電新聞記者 呂芫至 濟南報道

[責任編輯:楊凡、黃鵬偉、呂芫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歷時12天 “十萬山東人游重慶”自駕采風宣傳推廣活動圓滿結束

歷時12天 “十萬山東人游重慶”自駕采風宣傳推廣活動圓滿結束

8月16日——27日,歷時12天,采風宣傳團隊穿越魯渝兩地4500公里,開展了革命老區攜手奔小康、愛心慈善捐助、重慶農產品線上直播消費扶貧等...[詳細]
齊魯網 2019-08-28
“十萬山東人游重慶”自駕采風宣傳推廣活動走進“書中邊城,畫里秀山”

“十萬山東人游重慶”自駕采風宣傳推廣活動走進“書中邊城,畫里秀山”

8月25日下午,“十萬山東人游重慶——魯渝一家親,自駕心連心”自駕采風宣傳活動走進第十一站——“書中邊城,畫里秀山”。[詳細]
齊魯網 2019-08-28
46秒|驚險!齊河8人被困電梯,民警自己研究將門打開

46秒|驚險!齊河8人被困電梯,民警自己研究將門打開

近日,齊河縣公安局城區派出所接到轄區大魏社區26號樓居民報警,稱自己被困電梯了,請民警救助。[詳細]
齊魯網 2019-08-28
山東融媒培訓·創新產品可視化表達實戰訓練營在日照開班

山東融媒培訓·創新產品可視化表達實戰訓練營在日照開班

9月28日上午,山東融媒培訓·創新產品可視化表達實戰訓練營在日照開班,來自全省近50個縣區融媒體中心的60余位媒體融合一線工作者參加培訓...[詳細]
齊魯網 2019-08-28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