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8-15 18:10:08
齊魯網8月15日訊 臺風入境,暴雨傾盆,齊魯震動,青年集結。受臺風“利奇馬”影響,山東多個城市出現強降雨和大風天氣,共青團山東省委聞“汛”而動,迅速吹響“青春集結號”。
各級團委快速做出聯動反應,七萬齊魯青年投身搶險救災,共筑“抗馬”青春堤壩。暴風驟雨之時,他們沖在防汛第一線;雨住風停之后,他們仍在做重建工作。山東的共青團員們,在團省委的帶領下,譜寫出一篇新時代的青春禮贊。
青年志愿者,集結!
“利奇馬”臺風即將登陸山東之時,根據氣象預警,省應急管理啟動了省III級救災應急響應。團省委對此早有準備,在第一時間向全省團員青年發出防汛防臺風搶險的救災號召,聯絡組建起3000余支青年志愿者隊伍。6.95萬名青年志愿者快速集結完畢,做好了迎戰準備。災情發生后,志愿者全員出擊,奔赴各地抗險救災現場,投身于排水疏通、后勤保障、群眾安置、醫療防疫等工作中。
作為省會城市,團濟南市委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反應尤其迅敏,通過上級團組織聯系了河北螞蟻、安徽太和、文安山鷹、邯鄲藍天等8支專業的志愿者救援隊伍,深入重災區,參與村民撤離、清理塌方路線等工作;同時,號召全市各級青年文明號投身防汛防洪工作,其中振邦保安青年文明號應召啟用最高級別防汛救援預案,全市23000名青年保安員全部加入防汛救援一線。還有,作為重災區的章丘,困境之中方寸不亂,組織了100余支志愿服務隊伍共計1300余名志愿者奔赴各處,自救且救人。
此外,青島組建了青年退役軍人專業救援隊;濱州動員出動了300余名鄉村“好青年”;煙臺、德州、聊城、菏澤跨市聯動,派出6支志愿者隊伍支援災區……齊魯大地上,一道“青春堤壩”拔地而起。
捐錢贈物,情系災區
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搶險救災的首要工作;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做好災后重建工作,是搶險救災的收尾之作;救災物資和救災資金的及時到位,是工作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對此,團省委有著深刻認識,并做出堅決行動。
災情發生后,團省委全力調度,把救災最緊缺、群眾最急需、運輸最便利的物資迅速運抵災區。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購置了近40萬元的救災食品和應急物資,在半天內發放到位。此外,各市籌措生活必需品150余萬元;青聯、青企協捐贈二百余萬元的沖鋒衣、棉被、藥品、食品;“青益籌”公益募捐平臺1天內募捐救災款15萬余元……“事不避小,件件坐視,先讓受災群眾吃飽穿暖”,團省委的提議成為了當時的共識。
8月14日,團省委組織全體干部職工,開展“情系災區”募捐活動,切身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國家號召。251名干部職工踴躍捐款,共籌集資金37120元,全部用于受災地區青少年及其他受災群眾的救助幫扶。同時,團省委廣泛動員各界青年群體力量向災區伸出援手,匯集了價值百萬元救災物資,第一時間送往災區;另外,通過“青益籌”眾籌平臺計劃籌款50萬元,所籌資金全部轉入山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用于支持災區建設和災區青少年學習生活。
萬般護民情,一曲不老歌
搶險救災期間,受災群眾牽動著全省乃至全國人民的心。團省委聚焦重點,精準施策,重點關注了貧困戶、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截至8月14日,團省委組織專門團隊入戶走訪2.2萬次,結合前期開展的青少年暑期防溺水工作,協助做好重點河段汛情巡查。
各級團委聯動呼應:團濰坊市委發動40余家愛心企業“點對點”幫扶受災群眾;團棗莊市委“兵分多路”,到566名老人、2000名留守兒童家中查看受災情況;團東營市委協助轉移群眾1萬余人;團威海市委走訪困難群眾3300余戶。
在線下不遺余力、搶險救災的同時,團省委在線上開辟了“第二戰場”,通過輿論宣傳為山東省呼喊、為志愿者助威。
274個團屬媒體同步發聲、全時跟進,累計編發通訊、倡議等540余篇,閱讀量達361萬人次,《迎戰“利奇馬”,山東全省團員青年在行動》等3篇報道被中央級媒體采用。另外,濟南發布微信、微博消息37篇,閱讀量超過40余萬;淄博寫下《無懼風雨!此刻的他們依然奮斗一線》一文,被團中央微博轉發;泰安發布宣傳報道44篇,累計閱讀量超過10萬人次……
“田園夢斷瀟瀟劫,性命危懸滾滾愁。幸有紅旗凝鐵壁,災民福祉托方舟?!?天災無情,青春無悔。在團省委的帶領下,山東的青年們挺身而出,用汗水、用筆墨、用青春、用熱血,繪就了一副新時代青年的齊魯風貌,奏響了一曲華夏兒女為國為民的青春謳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