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9-04 17:26:09
齊魯網濟南9月4日訊 9月4日,齊魯網·閃電新聞記者從全省防控非洲豬瘟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電視電話會議上獲悉,去年我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山東省畜牧局關停不符合條件生豬屠宰企業217家,實現了經驗探索和疫情平穩的“雙豐收”。
扶持政策持續加力,積極推動出臺穩定生豬生產政策,提高育肥豬、能繁母豬保險保額,對種豬場、規模養殖場和屠宰場新增銀行貸款給予貼息,對45家一級種豬場臨時性生產補助,為種豬場和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提供信貸擔保,目前正在落實、逐步見效,顯示了率先示范和穩產增產的“雙效應”。
生產服務深入開展,引導不同規模養殖主體加快設施完善,開展補欄增養,協調解決遇到的政策、土地、資金、技術等困難問題,加強非洲豬瘟綜合防控技術集成,組織專家成立巡回指導組,舉辦培訓及專題講座,總結推廣豬場實用技術方案22項,形成了引導服務和技術應用的“雙支撐”。長效機制不斷完善,實施生豬健康肉養殖屠宰一體化示范行動,以屠宰企業為中樞,構建區域性全產業鏈運行模式;推動落實村級動物防疫員管理制度改革、無疫省建設等重大舉措,穩定基層防疫隊伍,提升疫病防控能力,夯實了應對當前和構建長遠的“雙基石”。
一是著力抓好生豬生產恢復。強化監測預警,及時調度生產、屠宰、交易、外調等信息,完善溝通會商機制,及時發布信息,穩定市場預期,堅定發展信心。加快生豬補欄,針對不同養殖主體和規模,引導加大補欄擴產。種豬場、大型養殖場和龍頭企業,要發揮條件好、管理嚴、手段多的優勢,盡快補欄增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中小規模場,要完善設施、規范行為、提升水平,努力恢復養殖、擴大規模;養殖戶,要立足實際條件,獲取信息技術,擇機謹慎補養。強化技術支撐,組織編寫非洲豬瘟防控技術指南和標準規范,再遴選一批實用技術方案,加快養殖、防控、監控系統技術裝備推廣使用。開展巡回指導,組織豬場恢復生產服務專項行動,巡回舉辦養豬技術公益大講堂,通過培育示范場點、開展交流培訓、舉辦專題講座等方式,大力推廣“堡壘式”養殖等防控技術模式,不斷提升生物安全防護水平。
二是著力抓好非洲豬瘟防控。嚴格防疫監管,進一步強化監測排查、消毒滅源、應急處置、無害化處理等措施,加快推進洗消中心建設。嚴格檢疫監管,推進動物衛生風險分級管理,建立健全基于養豬場疫病風險評估基礎上的檢疫出證制度。嚴格監測排查,繼續做好疫情排查日報告,強化監測巡查和信息報送,規范疫情線索核查。嚴格屠宰監管,出臺畜禽屠宰管理辦法,制定生豬定點屠宰設置規劃,加大審核清理力度。強化應急管理,擴大應急物資儲備,開展應急演練培訓,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三是著力抓好政策協調落實。下放引種檢疫審批事項,優化流程、簡化手續,與交通部門協同,盡快把仔豬及冷鮮肉綠色通道、種豬免收通行費政策落實到位;積極配合財政、銀保監部門落實種豬直補、貸款貼息、保險補貼、融資擔保、撲殺補助、經費保障等政策;配合發改部門落實好洗消中心建設、防疫和環保設施建設補助政策;配合自然資源部門落實設施農業用地政策,取消養殖用地占用耕地的土地復墾費用收取等;配合生態環境部門落實禁養區優化調整、環評審批等政策;配合農業農村部門落實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
四是著力抓好產業調整升級。按照“規模化、標準化、區域化、一體化”的要求,加快構建現代生豬養殖、加工、流通、服務體系,推動養豬業轉型升級。繼續開展標準化示范創建,引導規模養豬場在良種配置、設施設備配套、信息化管理、智能化裝備等方面進行改造提升。引導提升綠色發展,深入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實施,加快推進種養結合農牧循環。加大養殖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提升壯大家禽產業、增強禽肉、禽蛋供給替代能力,加快牛羊等草食畜的發展,引導推動特色養殖,為產品多元供給奠定基礎。
五是著力抓好產銷運轉銜接。健全完善屠宰企業準入管理制度,年內所有生豬屠宰企業的相關信息納入動物檢疫證明電子出證系統。推進屠宰企業標準化建設,支持創建國家級、省級標準化屠宰廠。推進生豬健康肉一體化示范行動,構建動物疫病區域防控一體化和產業發展一體化發展格局。支持屠宰廠與養殖場“點對點”對接,搭建生豬產銷交流平臺,主動對接京滬浙蘇粵等生豬主銷區,建立相對穩定的供銷聯系,在保障自身供應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外調比例,為保障全國豬肉供給大局作出貢獻。
閃電新聞記者 馬萌萌 劉杰 濟南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