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蔬菜改變中國丨因地制宜輸出“壽光模式”!壽光小伙在內蒙古建起蔬菜大棚

來源:齊魯網

作者:

2021-02-05 22:17:02

  

編者按:

一棵菜興起一座城,“菜籃子”托起“小康夢”。

山東壽光作為“中國蔬菜之鄉”,領風氣之先,創造了設施農業的綠色奇跡,蹚出了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壽光故事更是中國故事,背后蘊藏著中國農業、農村、農民歷史變遷和未來發展的神奇密碼。

“壽光模式”從哪里來,未來又要到哪里去?蔬菜產業如何為鄉村振興再發力再賦能?2月2日起,四集紀錄片《蔬菜改變中國》在山東衛視播出。2月5日晚播出第四集《眾行者遠》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5日訊 “中國蔬菜之鄉”山東濰坊壽光擁有中國最先進的設施農業生產基地,常年在外的技術員有8000多人,全國新建的大棚中,一半以上有“壽光元素”,通過援建蔬菜大棚帶動當地群眾致富增收。而這一切的起點是在1989年,一位叫王樂義的老人,帶領村民在寒冬臘月種出了黃瓜。

1991年,剛剛品味到大棚蔬菜帶來的豐收喜悅,壽光人就將他們最寶貴的財富——農民技術員送出家鄉。從萬仞冰峰到戈壁綠洲,從茫茫草原到幽幽山谷,開啟了一場影響全國的蔬菜革命,豐富了我們的餐桌,也在改變著很多人的生活。

如今,菜鄉人又在全國各地建設了現代農業園區,認定了27個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試驗示范基地,輸出壽光模式和標準。

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幾百畝的園區,由27歲的壽光小伙張英剛負責經營。之前從沒種過大棚蔬菜的內蒙古人楊國才,承包了園區的兩個大棚。他和妻子從一月份忙活到四月中旬,終于迎來了第一個豐收季。

內蒙古園區承包戶楊國才告訴記者,一次能摘一百來箱,賣三四千斤,賺一萬三千多元。按楊國才的估算,今年他能賺個十幾萬。為了降低種植戶的風險,張英剛的基地實行的是訂單式種植,保證回收價格。

張英剛給記者分析:“為什么我能定價,這幾個月山東的溫度太高了,沒有溫差,就我這兒有貨。越夏茬,對于口感番茄,中國我要排第一,就是我的一個理想。”

剛剛經歷了豐收的喜悅,還在憧憬著更多的收獲,小西紅柿卻開始出現問題。張英剛去大棚查看情況,發現小西紅柿剛摘下來沒事,放到筐里40分鐘到一個小時,就會全部出現裂紋。

“只知道施肥上出了問題了,照搬了山東的模式,同樣的施肥量,在這邊溫差大,光照好,它長得快,果皮的生長速度跟不上果肉的生長速度,皮太薄了。”張英剛表示。

為了這片園區,張英剛投入了多年的積蓄,還有投資商和當地政府的扶持資金。當初,為了鼓勵當地人種植,他免除了棚租、地租,免費提供苗子,把肥料和農資也賒欠出去。即便如此,村里也只有兩個人敢于嘗試,楊國才是第一個報名的。雖然第一年種植失敗了,但是楊國才并不想放棄。

首戰失利的張英剛,回到了家鄉壽光,希望能夠找到更適合當地的種植方案。這不僅是為了自己,也為了內蒙古那些相信他的種植戶。

馬上就要過年了,開始解凍的河流下,土地蘊積著勃發的力量。因為西紅柿裂果問題栽了大跟頭的張英剛,也在這時回到了內蒙古。

即使壽光的大棚種植技術很成熟,但每次面對一個新的環境,因地制宜找到最佳的種植方案,也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四個月以后,西紅柿開始上市了,讓人擔心的裂果問題沒有出現。

已經種了兩季大棚的楊國才,有了一個新的身份,他被張英剛聘請為園區主管。

張英剛告訴記者,一位70歲的種植戶,有時候會忘記澆水,他就得幫著天天盯著,如果他不在的時候,楊國才可以幫著盯。“老楊,現在有一個,下一步可能有十個二十個老楊,一個人管二十個棚。” 

山東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創作 閃電新聞記者 董迪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