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5日訊 2024年,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過2萬家,其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90%;截至2024年底,山東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1.8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0余家,數量居全國前列。在其他省份眼中,山東就像一位開掛的優等生,交出了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高分答卷。這背后,有著怎樣的發展密碼?
就在上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一場民營企業家記者見面會上,答案揭開了“冰山一角”。
這場發布會邀請的四位民營企業家分別來自精細化學、健康產業、人工智能、能源裝備等領域,且帶領的企業已經成長為行業翹楚。比如伊萊特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發出國產首臺3500千焦打樁錘用替打環、直徑13.8米級整體軸承用鍛環、210噸級回轉窯輪帶等一系列高精尖產品,其產品服務于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4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的認證供應商。還有山東極視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打造了“星光棧市”產品體系,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這些民營企業家的自我介紹以及與現場記者的對話中,都在發出一個共同聲音,那就是: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是推動企業持續前行的關鍵引擎。
在山東,一批民營企業主動擁抱創新,加強關鍵技術突破,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民營經濟亦已成為全省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技術變革的生力軍。數據顯示,2024年,山東布局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124項,其中由民營企業牽頭占比75%以上;建設省技術創新中心156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471家,民營企業牽頭建設占比均在60%以上。
推動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背后,不難看到山東主動謀劃的身影。若把時間軸拉長,便會發現山東始終把發展民營經濟擺在重要位置,堅持以最大決心、最高規格、最強措施支持和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山東民營經濟實現大發展、大跨越。
在此基礎上,山東推出的一系列針對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能力補強”令人關注。比如大力實施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此外,山東還從強化科技資源供給入手,支持骨干民營企業牽頭聯合上下游企業建設省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創新創業共同體等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并推動一批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基地向民營中小企業開放共享。
眼下,民營企業正在迎來新的“奇點”時刻。今年2月,民營企業座談會之后,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更成為社會各界的普遍共識。對于民營企業來說,這是一個新的機會。
伊萊特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高玉和表示,企業要想在主業上有突破,就必須敢于去行業最前沿的地方探索,今年伊萊特投資11億元建設超大裝備核心部件事業部,將建設2.2萬噸全球最大自由鍛壓機,和軋制直徑22米全球最大軋環機。山東極視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總裁陳碩表示,面向未來,極視角將加速融通AI產業鏈上下游,助力構建AI產業的“創新飛輪”,以中國式創新為全球人工智能發展提供新范式。
全球最大自由鍛壓機、AI產業鏈……這些名詞或許聽起來比較陌生,但卻是這些民營企業積極布局新賽道、新產業的生動展現。堅定不移地加大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投入力度,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已經成為山東民營企業家的共識。也只有用好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才能推動民營經濟不斷登臨新的發展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