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3-04 17:14:03
新華社濟南3月4日電(記者邵魯文)在濟南市二環西路與經六路交叉口,有一處農民工集散地。由于高峰時有近千名外來務工人員在此尋找工作機會,這一區域被稱為濟南“最大馬路用工市場”。
“需要瓦工嗎?我這工具有全套的,一平米收你30塊錢。”“貼瓷磚找我,三五天保證干完。”“刷墻需要嗎?我用的漆好,價格可以商量。”……
早上6時,天還沒全亮,記者剛到這一“市場”,不少務工人員就圍了上來,以為記者是招工的“老板”,爭先恐后地向記者介紹起自己擅長的工種、能力,不一會就聚集了幾十人。在記者說明來意后,務工人員才各自散去。
說起今年節后的招工形勢如何,一些務工人員表示“情況還不錯”“比預想的好”。來自德州齊河縣的務工者李明光告訴記者,自己正月十四從老家回到濟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已經接了10多個刷墻、砌磚之類的活,和往年基本持平。
在采訪中記者還發現,為找到好活,有個好價錢,務工人員也開始抱團成立小隊伍,樹起自己的“品牌”。
有著近30年務工經歷的陳校林告訴記者,很多務工者只會一門手藝,會刷墻的就只刷墻,鋪磚的一般只找鋪磚的活。但現在的工程招人,都不只需要一個門類,單打獨斗現在不容易攬活,而成立起一個小隊伍,打上自己的“品牌”,招工者更為認可。
事實確實如此。記者觀察到,市場上大多數工程負責人來招工,最終“競標”成功的往往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組人。
“我從去年開始也組了一個小隊伍,起了個名字叫‘祥安裝修’,其實也沒啥外人,我媳婦和侄子,再加一個小徒弟,4個人能把家庭裝修所有的活都干了。去年開始到現在很吃香,過年回來后,基本每天都有人打電話。”陳校林說,有了自己的“品牌”后,攬活再也不發愁,現在不僅受客戶歡迎,收入也比以往增加了不少。
“有了自己的‘品牌’,不光是收入上升,對自身的要求也提高了,干活時會更注意質量。”陳校林告訴記者,為了“品牌”叫得響,現在只要接活,就要干得認真、細致,做到讓客戶認可,這樣才好攬回頭活。
記者在市場上看到,“新藝裝修”“豪庭裝飾”“東林維修”等像陳校林這樣打出自己“品牌”的小團隊還有不少,他們大多由四五個人組成,各有分工。用工單位來時,以團隊的形式上前攬活,工錢結算后再內部分成,頗受用工單位歡迎。不少務工者也都紛紛表示:“合作干活讓每個人有了團隊意識,現在只要活干得仔細,幾個人一起保質保量,有個好口碑,‘品牌’就能打出去。”
“在這個‘市場’待了這么多年,也不能一點不思進取,就算學不會新手藝,大伙多合作,就能多干點。”陳校林說,自從有了裝修小團隊,打出“品牌”,這一年多來,自己有了一些積蓄,也認識一些穩定的“老客戶”,再干一段時間后自己打算開個裝修店,從而告別老“市場”,開始新生活。(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